□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近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患病,家人众筹百万”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于众筹审核和真实性的质疑。同时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众筹平台发起筹款申请,提交并通过审核十分容易,病情、医疗费用、财产状况等不会影响申请金额。
近年来,网络众筹平台在广筹爱心、扶危解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确保信息真实和爱心不被“挥霍”仍是其软肋。据了解,网络众筹平台存在“可先转发链接筹款,相关证明材料之后补齐”“一张像素较差、明显PS的诊断证明也能通过申请”“善款标的额随意”等情况。这说明,网络众筹平台到了该“出出汗,红红脸”的时候了。
2017年,民政部出台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两项规范明确,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平台应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在此次事件中,平台明显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是对爱心人士的不公平。针对这种情况,民政部也表示,将引导网络众筹平台修订自律公约,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官宣”之后,网络众筹平台应该给自己做一次全面“体检”,查查“病因”开开“药方”。从目前来看,网络众筹平台应该从审核监督、运营管理和群众监督等方面进行自我强化。作为对接求助与爱心的中介,它有充分的责任不让虚假信息入侵,保障各方权利,营造更健康的网络众筹环境。除了自律外,还应严格网络众筹平台的准入退出机制,对网络众筹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平台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如因信息审核不严格导致“诈募”的,可取消平台众筹资质。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流程来保障平台的信息获取权,比如允许平台在得到求助者授权后,向医疗机构、社保机构、房产机构核实信息。同时,在个人惩戒方面,也可以通过拉“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签署相关责任书等方式,防止一些人浑水摸鱼。只有这样,大众的慈善情怀才能在网络众筹平台持续汇聚,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