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游客在东来桃源景区的樱桃园采摘。 周雪/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暮春,菠萝村风光秀美,景色迷人。村内,一栋栋白墙青瓦的别墅式小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掩映在翠绿的树木之中;村外,繁花渐谢的桃树林漫山遍野,残红点点,一颗颗嫩绿幼桃缀上枝头,一幅现代“桃花源”美景。
菠萝村是四川省简阳市贾家镇的一个行政村,也是当地有名的水蜜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700余亩,年产水果5200余吨。2018年,全村实现收入24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08万元。
“我们村种桃子的时间很长了,但真正发展壮大,种植收益大幅提高,还是近十年来的事情。”在菠萝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的大厅里,菠萝村支部书记汤志明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介绍说。
在水果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的势态下,依托当地政府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菠萝村因时因势而动,通过桃树更新迭代、水果品种扩展、资源优势利用,实现一、三产互动,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果业兴旺的振兴之路。
引种新品种,错开上市时间
菠萝村属于浅丘地貌,山坡平缓,大多呈波状起伏或岗丘形态,坡地上,低矮粗壮的桃树成行连片,蔚为壮观。
记者了解到,菠萝村原来是以水稻种植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农业村。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政府推动下,菠萝村被列入试点村,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村民利用自家的山地和耕地种植桃树,到本世纪初,该村n已成为水果种植专业大村。
“当初,村民都以为靠种植水果能赚更多的钱,但实际上,十多年里,果树种植并没有给村民带来理想的收益。”汤志明说,“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还不够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水果品种单一,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果树开始老化,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加上经营不善,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他介绍说,早期,当地农户种植的水果品种大部分是北京27、26、28号。该品种6月上旬成熟,具有“早结、丰产、质优”的特点,但由于成熟上市时间集中,产品不但卖不起价,而且常常出现滞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当地农技部门和农研机构指导下,菠萝村积极引导村民引种更多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水蜜桃品种,将原来只有12个早熟品种的单一种植结构调整为早、中、晚“三熟”结构。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市场价高;中熟品种生长中庸、丰产性好、品质优;晚熟品种品质优、产量也高。
“种植专业户带头试种,其他村民看到哪家试种的品种好,不用动员,马上剪来树枝嫁接。”汤志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推广,如今,菠萝村已拥有38个优质水蜜桃品种,不但使许多开始老化的桃树重新焕发生机,而且错开了水果上市时间,更有利于产品销售。“除了桃子,我们还引种了粑粑柑、不知火柑、樱桃、果桑等水果品种。下半年每个月都有水果上市。”
记者了解到,菠萝村的水果种植面积也是在近年扩大的。以前,由于一些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土地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水果种植面积维持在1000亩左右。近年来,村里通过整合耕地和林地,引导、组织村民种植优质水果,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700多亩,形成了规模效益。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菠萝村的水果种植户大多为散户,户均种植面积也不大。如何让散户聚集成团,也是菠萝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致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早在2007年,菠萝村就建立了产业支部,隶属于贾家镇党总支,引导产业发展。2009年村里又成立了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种植户入股加入,统一注册了“农阳”水果产品品牌,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鼓励种植大户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村民实施生态种植、标准生产。
“现在已有90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我们要争取90%的农户都加入。”汤志明介绍说,“在产业支部和合作社的引导和规范下,如今,我们村的果树种植用的都是农家肥和配方专用肥,使用诱黄板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果的品质。”
果园做依托,发展乡村旅游
桃花节刚过,樱桃节又到来,到菠萝村和周边村庄来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
以菠萝村为核心的东来桃源景区是简阳历届桃花节、樱桃节的主会场。这些活动先后从3月上旬和4月中旬开幕,持续到5月底。这段时间,除了桃花美景,村里的特色乡趣、农家菜以及陆续成熟的樱桃、桑葚也吸引了众多城里人。游玩结束后,他们大多选择在村里的农家乐用餐。
“天府东山桃园”农家乐位于公路旁边的一片山坡上。记者到访的时候,老板付甫坤正和几名帮工在后院里忙碌着,案桌上摆满了等待烹饪的食材和半成品菜肴。“中午有客人预订了几桌饭菜。”付甫坤告诉记者,以前,他在外面打工,2010年,他和哥哥合建了一栋两层楼房。2014年,他没有再出去打工,兄弟俩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比在外面打工强,还超过了卖桃子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目前,像“天府东山桃园”这样常年经营的农家乐,菠萝村有17家,各家每年的收入好几万元。
汤志明告诉记者,菠萝村的乡村旅游是从2012年开始的。当年春天,第一届简阳桃花节在东来桃源景区举办,菠萝村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承办单位之一。村“两委”动员一些村民趁此机会办农家乐,接待参加节会的游客。但很多人不敢干,怕生意不好。村干部们一一上门,做他们的工作,还发动党员带头,终于有10多户村民分别合伙办起了6家农家乐。当年,这几家农家乐都赚了钱,有的仅在桃花节期间就挣了好几万元。第二年,无需村干部做工作,村里又多了10多家农家乐。
“发展乡村旅游,在我们村是一条必行也可行的路子。”汤志明说,单靠水果种植,村民收益仍然有限,在水果加工业发展难度较大的现实下,充分利用水果种植业的资源和日益优化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一、三产互动,大幅提高村民的收益。
“我们村3月有桃花赏,4月有樱桃摘,5月桑葚成熟了,下半年连续几个月,各种品种的桃子、柑橘陆续成熟,一直到秋天,甚至冬天,都有果子可摘。”汤志明介绍说,乡村旅游做起来后,不仅增加了农家乐等旅游业的收入,还通过体验采摘,提高种植户的收益。“以樱桃为例,农户自己采了去卖,只能卖到10多20来元一斤,但游客采摘,就卖到了30元一斤。”
近年来,菠萝村乡村旅游业越做越火,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以菠萝村为核心的东来桃源景区 也成为四川省一三产互动、农旅相融的典范。
以品种更新升级、壮大传统种植业,以生态、绿色种植提高产品品质,叫响自己的品牌,以发展乡村旅游,延长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菠萝村的产业振兴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