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我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采访一开始,贾金凤就开宗明义地定位自己近15年来的人生脉络。
2004年,淘宝网出现的第二年,还在上大学的贾金凤就开了自己的网店,4年后,她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旗舰店,而今,又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依然利用网络、大数据来深耕自己的事业发展空间。
“我没有线下店,一直是在虚拟空间里采买、销售。”贾金凤笑着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贾金凤无疑是站在“互联网风口”的人,这位“80后”聪敏地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势头,并顺势而为,成功创业。
用原创产品掌控产业链上游
2004年冬天,贾金凤正在石家庄一所大学上大二,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介绍一对夫妻在淘宝网开丝绸网店的文章。这对夫妻的故事触动了贾金凤:“这模式不复杂,挺新颖,也不用多少投资,我也能做。”
她借钱买来一台电脑和一部相机,开起了自己的网店,销售皮具。“我和皮具店利益分成,第三年我在网上的销售量就远远超过了其他实体店的销售量。”
随着贾金凤“小试牛刀”的成功,市场上好几家大的品牌也开始和她合作,委托她网上代理销售。到 2006 年,贾金凤就挣了 10 万多元。2007 年,贾金凤大学毕业,远在黑龙江读大学、一直帮助贾金凤打理网店的男朋友马龙祥来到石家庄。两个年轻人用人生的第一桶金按揭购买了婚房。
对于用心的人,处处是机会。2009 年冬天,贾金凤正在坐月子,母亲送来亲手缝制的棉花小被子,暖和又舒适。这给了她灵感:“我要创出自己的东西,掌控产业链的上游。”
不久,贾金凤回到老家——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水峪口村,自己缝制了几面小被子,并通过网上试销。一位客户反映她做的小被子“舒适、环保”。
这大大激励了贾金凤。她开始从网上统一购进优质布匹、棉花等原材料,然后找到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把缝制的活儿交给他们,开始生产婴幼儿用的被子、褥子、垫子等用品,并注册了“龙之涵”品牌,在淘宝上开了旗舰店。
经过一年的尝试,2011 年秋天,贾金凤和堂兄贾连合一起合作,在水峪口村建起了缝纫厂。从刚开始的3台缝纫机,到现在近100多台缝纫设备,他们的缝纫厂生产规模扩大了几十倍。
在石家庄,贾金凤还有另一支团队。他们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专司网络销售、市场开拓、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他们设计开发的宝宝防踢睡袋,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公司旗下的“龙之涵”品牌拥有天猫、淘宝、京东等国内大型网络平台的网店和上百家分销商,连续3年在天猫同类目下销售稳居前三名。
从刚开始的代购代销,到现在典型的B2C(即商户对客户)模式,贾金凤找到了传统手工方式和现代销售方式的有机结合点,实现了资源优势最大化。
再次站上“互联网+农业”的风口
近日,记者走进水峪口村的工厂,看到老老少少的妇女们正在忙碌着。她们有的在缝纫,有的在装袋扫码,有的在熨烫,还有一些年岁偏大的妇女在剪线头。
“目前固定在厂子里上班的有一百多人。在周边20多个山村,还有500多名大婶大妈帮我们做活儿。”贾金凤告诉记者,公司在一个村设一个点或多个点,村民就近拿材料到自己家里加工,计件发工资。
一位60多岁的大娘告诉记者,她现在一天能挣 60 元,一年能挣一两万元。
45岁的贾绚丽在贾金凤的工厂已经干了9年,眼见着贾金凤从5间简易厂房变成现在的大工厂,如今,她担任缝纫车间的主任。说起这份工作,她是满心欢喜:“以前,没什么活儿干,除了种地,就是和妇女们凑在一起打打牌,一年家里也没什么收入。” 而现在,她一个月能挣到三四千元,“守家守地,什么活儿也耽误不了。”
30岁的贾雪娇和丈夫都在贾金凤的公司上班,小两口一个月加起来能挣到八九千元。“金凤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变化。我跟着她受益匪浅,她见识多、思维活,我在努力跟上她的节奏。”贾雪娇说。
目前,贾金凤又和家人们共同成立了河北尧之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唐县齐家佐乡北洪城村流转了几百亩荒坡,准备投资建设一个集种植、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她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将把互联网植入现代化农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指导农业的种植方向,同时建设更多的休闲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现代化的农村、农场。
贾金凤说,自己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在创业中感知快乐。新公司的成立,让她再一次站上“互联网+农业”的风口,“尧之谷将会利用互联网的强大拉动力,为唐县精准扶贫及经济产业转型做出贡献。”瘦小、干练的贾金凤对此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