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若葵
多年来,孩子的作业始终是很多家长的“心病”,是否辅导孩子完成作业,自然也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按理说,重视作业,应该是老师的事,但如今对孩子作业采取“大撒把”态度的家长为数并不多。这一方面源于老师紧盯家长,通过微信、短信等各种手段向家长通报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协助要求;另一方面,也源于家长的主动自觉。作为过来人,我并不排斥辅导孩子做作业,也理解父母们的一番苦心。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他们会倾其所有为宝贝提供最好的发展空间,包括孩子的教育。学业,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业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成绩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孩子的事业前途,家长怎可掉以轻心?所以,“陪”,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辅导,“陪”到什么程度、什么阶段,这个“度”还真需要父母拿捏好。毕竟,父母的“陪”,是为了日后的“不陪”。
女儿小的时候,我辅导其做作业主要有四项内容,一是听写,这是她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二是她做数学口算时帮着计时,这是老师要求的;三是她读小学一二年级,认不全数学应用题中的文字,为其读题;四是签字。
从入学起,我就告诉女儿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所以,她能自己做的尽量独立完成,且比较到位。对我来说,前三项内容只是“走程序”,不用太操心,劳神的是签字——每次,我都仔细地检查一遍作业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做源于自己的私心,毕竟是几十岁的人了,不愿意给老师留下“不负责任的家长”之印象,这是其一;其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女儿懂得学习不能马虎、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负责任的道理。
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学,但在辅导孩子功课过程中,其实也不知不觉地渗透着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其中也包括学习习惯和认真品质的养成,练就了这样的素质,孩子将来就能为自己的行为把好关。从这一点来讲,作业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载体。出于这种考虑,我扮演了两年“陪读妈妈”的角色。
辅导女儿的作业,我只指出其数学或语文作业中错题、错字,给出大体的范围,不直接告诉她具体错在哪里,由她自己查找、发现、改正;再提醒她想想是由于粗心、不会写、还是记忆有误导致的,目的是让她逐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问题,以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是否辅导孩子写作业,与孩子的学习阶段和状态关系密切。女儿上一年级时,她写作业时我们共处一室,她写我看书,有问题随时解答。我的想法是让她觉得学习是件有意思的事、好玩的事,帮女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但是,说心里话,我不想成为女儿学习上的“拐棍”,事实上,即便心甘情愿、尽心竭力,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拐棍”注定也是短命的。经过一年的“陪读”,我也逐渐说服了自己:“我的目的是让女儿学会自己学习,至于我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本来就没必要在乎。”所以,从女儿读二年级,尤其是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要求她自己检查作业、而我只负责签字。对于她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我也不一定“有问必答”,有时教她如何使用工具书、一起上网查找资料,有时给一点提示,尽量让她自己去解决、自己找答案。当然,也有时干脆告诉她“我不知道,你明天去问老师吧。”
作业是老师留给孩子的,她责无旁贷,我虽辅导,但也可以有问不答,给个提示,把“皮球”再踢回去。在辅导女儿写作业过程中,我始终扮演配角。到她三年级以后,我这个妈妈基本上放心地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