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寄宿学校
高三A2班 黄子臻
读书苦中有乐。如果要用一句诗来描述“读书”的话,颜真卿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把“读书”的苦解释得非常清楚了;而意大利谚语“学问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又将学习的结果变得美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读书乐趣就是要以注入自身的兴趣为基石。儿时的我们,会为认识了一个新的生字而兴奋不已,紧接着我们会想认识越来越多的生字。我们开始对识字有了兴趣,才会到后来可以流利地读出广告牌上的字,直至可以熟练地使用它们。现在的我们渐渐忘却了儿时那份兴趣,读书有时变得枯燥乏味。为何不尝试对读书重新产生兴趣呢?让自己每天为学会一个新知识而学习吧。
当然,读书除了要有兴趣做基石外,还要有勤奋做“先锋”。“悬梁刺股”这个典故就是勤奋学习的最好例子。东汉时期的孙敬将自己的头发绑在梁上,这样读书疲乏时一低头绳子就会扯着头发,困意瞬间消除,他便又开始努力读书。最终勤奋没有辜负他,他成了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则将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疼痛让他清醒,他更加努力地读书,最后成了战国著名的外交家。
我们熟悉的“凿壁偷光”也是如此,匡衡为了能在夜晚读书,在墙上凿开了一个小洞,让邻居家微弱的灯光从洞中透出来。他借着这点微光发奋读书。发奋让他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我们并不需要像他们这样,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当别人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时,我们何不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当别人在宫斗剧中大快朵颐时,我们何不拿起书本沉浸在有趣的世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学习呢?
读书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持之以恒是读书的关键。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王羲之七岁开始练字,每一次练完字就在院子里的水池中将毛笔洗干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清澈的池水一步步变得像雨前的乌云一样灰暗,这是他二十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结果,这就是“墨池”典故的由来。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练出他父亲那样境界的字,用了三大缸的墨汁练字。他自认为练成,将字拿给母亲看。母亲却说,“吾儿习尽三缸墨,唯有一点像羲之。”而那一点正是王羲之加的,这让王献之汗颜至极。他又坚持苦练数年,最终与父亲成了书法界的“二王”。李斯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由此可见,读书在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每天多积累一点知识,知识最终必会积累成山。
在读书这条路上不管遇见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像钱学森说的:“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成果。”让我们的知识也在兴趣、勤奋、坚持之中结出甜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