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你看,我们的笔、剪刀、订书机等都在柜子里放着呢,就怕来办理离婚的人激动得打起来顺手操起当武器了。”敖登格日乐笑着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敖登格日乐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婚姻登记处的婚姻家庭辅导调解员。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这里也是全阿拉善盟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
2018年秋末,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一组数据让人难以置信:截止到2018年9月27日,共有662对夫妇提出离婚,最终办理离婚357对,离婚率53%;调解成功率47%。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一是离婚的家庭比较多,二是这些辅导员的调解成功率竟如此之高。着一身蒙古袍的阿拉泰对记者说:“我们也不是见人就劝,有的夫妻是从北上广很远的地方来离婚,我们一看这种的,就直接办理离婚手续了。因为这么远来,人家俩人早想好了,咱们劝也没用。我们主要的工作对象,就是那些在气头上来离婚的,经过我们劝导,让她们回去考虑上3个月再来,很多夫妻三个月之内要是再不来,基本上就不离了。”
调解员必须得有个好脾气,阿拉泰对记者说:“很多情绪激动的人骂我们,嫌我们不快点给他们办手续,还质问我们:哪条法律规定让你们调解了?!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也不计较,心平气和地给他们分析婚姻现状,劝他们冷静下来,再好好考虑考虑。好多后来和好的夫妻在大街上碰见我们,还表示感谢呢。”
敖登格日乐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她们也认真分析过,发现和年龄段有关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离婚的大多为男性,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老伴去世又需要有人照料,所以女方都是年龄小于他们的、能够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又顾虑到道德、名誉等原因,领证后因子女、财产继承、生活习惯等原因离婚。
20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婚姻相对稳定,他们的爱情受经济条件影响最少,且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自身的经济、生活等方面都比较稳定。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人到40步入婚姻“审美疲劳”的危险期,最一致的地方就是平淡,每天的生活无非是在重复昨天,婚姻关系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工作、孩子、生活等压力增加,没有很好地排解导致发生婚外恋等各种情况,最终选择离婚。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也是离婚率最高的群体,从小到大都习惯于父母奉献型的爱,在婚姻中常常认为“对方要以我为中心,要为我做奉献”。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中无法忍受任何委屈,更不会去妥协,。
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大部分都在结婚初期,离婚率相对较低。
阿拉善盟妇联主席娜仁图雅告诉记者:“2013年7月,妇联和盟民政局共同签发了《关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调解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旗区成立婚姻家庭辅导调解员队伍。婚姻家庭辅导调解是一项公益性服务工作,妇联坚持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无偿服务三项原则开展婚姻家庭辅导调解。真正做到辅导调解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从近年来的调解数据看,这支队伍的作用发挥得非常好,调解成功率在50%左右,成为构建和谐家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