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子
看到家长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而生病的一类新闻,不免庆幸:吾生也早,不用写那么多作业,也不至于把家长气成这样。此类新闻中,孩子磨叽固然是家长着急上火的原因,但普遍作业多,而且动辄转嫁给家长,也是另一个令家长生病的原因。有的家长虽然尚未到住院的严重程度,但压力也是山大。在我看来,当大人的一大好处是:不必每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即使你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奉者,也不必除了周末朝八晚几地每天坐在教室,还得每天写作业。周末、课下可能还要去上特长班、补习班等等。总之,你不必像现在的孩子读书那么累了!
虽然,作业的全称是家庭作业,但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作业与家庭的关系很“淡泊”。小学,一般是临近放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两道作业题,手快且不求甚解的学生,经常边抄题就边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了。偶尔,放学时写不完,就只有回家后再写了。说实话,我很怕在家中写作业,因为为了所谓的预防近视,家长对我们的坐姿要求很严。保持那样端正的坐姿来写作业,对我来说,简直就像受刑。中学,家长几乎不参与我的家庭作业了。
我不愿意在家写作业还有一个原因:当家长得知我写作业后,有时要检查。如有一两个错误,往往成为家长教训我的导火索。为了家庭和谐,我尽量尽快在学校把作业写完。
但是,现在的孩子似乎没有那种幸运了,他们的作业常常很多、难以很快写完。对我们来说,上小学像是玩,对他们来说,幼儿园就已经学业负担沉重了。不久前,上海一五岁男孩华丽丽的简历闪了很多大人的眼:两岁开始听并跟唱诗歌,五岁会背百首古诗,英文书年阅读量超过五百本,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围棋取得11级证书,曾游历长三角各省市,去过日本和印尼等国家……
这样的简历,估计会让不少的大人竞折腰吧。同时,也让更多的家长又一次感受到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巨大压力。小不点的娃娃都这么“优秀”了,你堂堂一大人还有什么理由不优秀呢?但问题来了:优秀不是想优秀就能优秀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当你已经到了有娃的年龄,你这一生优秀与否大多也初具雏形了。不少人看到的事实是:自己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不大可能优秀了。但孩子是未来——祖国的更是家庭的,于是,不少家长把“优秀”的目标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从娃娃抓起,哪怕娃娃都被抓“坏”了。于是,有了孩子写作业时与家长的短兵相接与急火攻心,双方的心情和日子都很难过,孩子开始怀疑:这是否是亲生父母?家长开始怀疑:孩子是否真的是冤家?
学龄期的孩子有一个要务就是:好好读书。过去和现在的家长都这样教育孩子。但强调的程度大不一样了。那时,家长和孩子的任务分得很清:家长上班,孩子上学。不像现在的家长除了上班,还得陪着孩子再上一遍学。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学校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各式各样,令无数文化不低的家长竞相头大、头疼。尤其是承担了主要家教“义务”的妈妈们。在工作、家务之外,又加上了“教学”任务,负担大大增加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运,作业很少的日子真是好日子,我们赶上了。如歌所唱:“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那时,没有电脑、网络,没有这么多即时资讯和丰富的物质,但我们也不用低头抠手机,不易得颈椎病,小小年纪就近视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庭作业?据报道,近日,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清廉学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系统梳理编制“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坚决清除学生和家长有苦说不出、敢怒不敢言的“眼中钉”“心头痛”。《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贴上分数标签,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坚决遏制“家长作业”和家长辅导作业负担过重的倾向。要求与规范固然是一方面,但清除家长的“心魔”更难,而心魔又取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唯作业、不唯分数论人才,整个教育体系和全社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