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继章莹颖失踪及福建姐妹惨死日本两起留学生安全事件之后,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了我国17岁留学生于林海今年9月13日在加拿大失踪的消息,其父母为了寻找儿子,特地赶赴加拿大,并在搜寻5日未果的情况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寻求公众的帮助。
悲剧并没有就此停止:据公众号INSIGHT CHINA称,毕业于北京大学的2004级空间物理专业学生唐晓琳在美国犹他州大学做导师助理研究员,于今年9月30日或之前抵达旧金山,10月1日凌晨起失联。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出国留学也变得日益低龄化。但与此同时,我国留学生在国外失踪、遇害和受到不法侵害等事件也在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经由媒体公开报道的留学生海外安全事件已经有几十起,包括去年4月,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成都女孩冷梦梅被残忍杀害;去年5月,中国赴德留学生李洋洁在夜跑中不幸遇害;去年9月美国雪城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学校附近的一所公寓外遇枪击身亡……
此外,频频发生的美国枪击案、欧洲的恐怖袭击事件等都冲击着留学生和家长的神经。据人民网报道,每年有超过1000名中国公民在海外遇难,其中多数为留学生。这个惊人的数字,无不令国人对海外留学生安全状况担忧,留学前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缺乏防范意识 留学准备不足
影响到留学生安全的有几个因素,第一类是恐怖袭击,这属于极端事件。近日发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恶性枪击案件,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的恐怖事件均属此类;第二类是社会治安类事件,比如去年7月18日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兹堡市附近区域的火车上发生的恶性砍人事件。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中,留学生的心理准备显然不足,更不要说经验了。
最近几年,学生出国留学的步伐越来越快、年龄也越来越低,但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自我保护的技能也相对滞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梳理了近年来留学生遭遇的安全事件发现,跟留学生相关的案例中恐怖袭击这样极端的案例其实还在少数,更多的是由于应变能力差或粗心大意、交友不慎等原因造成的。
一般来讲,在海外遇害或者人身安全遭到侵害的中国留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内心单纯,学习生活相对简单,出国时间不长,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生疏,遇到类似抢劫等事件不知如何应对;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戒备心理,容易轻信;交友不慎,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隐私,引狼入室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以至于自己在住所发生意外。
青春期也是危险期,躁动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儿做出过激的举动。由于小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之间的冲突和校园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15年,美国加州的中国留学生凌虐同学,施暴者最终被判刑,而受虐者遭受了肉体和心灵的创伤,安全受到威胁。
不仅如此,国外社会结构相对多元,有很多不良诱惑。在这些诱惑面前,有的留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没能抵制吸毒、赌博等恶习,频繁出入娱乐场所,这些都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也是影响留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些留学生对海外求学心理准备不足,初到国外,语言障碍、陌生环境、自立性弱、生活困难、学习压力、内心孤独、情感问题等诸多因素,会使一些留学生感到难以承受,心理压力加剧,容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有可能引发留学生轻生行为,或做出让自己、让家庭后悔终生的选择。
另外,目前国内中小学在安全教育方面比较重视知识层面的内容,以灌输为主,没有做到具体细微、让孩子深入理解,比如我们常说“不能相信陌生人”,但究竟什么是陌生人?这些概念并没有明确告诉孩子。而对一些实践性的安全演练,多半是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学生从中受益不大。
家长最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尽管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到安全问题仍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是对于每一名学生和家庭来说,哪怕再小的概率,一旦不幸碰上就会遭遇百分之百的损失,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就此被改变。
家长最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这一点在前不久益咕噜国际教育智库发起的留学安全调研中得到证实,调查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结果显示,81%的孩子正在留学或准备留学,54%的家长认为留学是安全的,39%的家长不确定,认为不安全的家长有7%。在家长眼中,最安全的留学国家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次是英国,只有16%的家长选择美国是最安全国家。
尽管最近几年,出国读高中和读本科成为留学的主体,但家长普遍对低龄留学表示担忧,只有12%的家人放心让孩子15岁初中毕业后去留学;3%的家长放心让孩子在小学毕业后留学;50%的家长认为孩子18岁高中毕业后去留学比较放心;35%的家长认为孩子22岁本科毕业后留学比较放心。从总体来看,6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而仅有25%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意识,能掌握一些自救措施”。
就现状来看,不少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对海外留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认识上也有盲区。这首先源于留学生在国内的生活环境——目前出国留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甚至在家被宠为“小皇帝”,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比较欠缺。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真正的社会状况了解不多,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明显不足,对孩子海外留学的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深入性和实操性。在这方面,家长首先要有所行动,认识到海外留学的各种潜在安全问题,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接受必要的训练和留学行前培训。
学会自我保护
要保证留学生在海外平安无事,绝不是仅靠“提高警惕”就能解决的,即便是孩子留学在外,其安全责任也首要在家庭。安全教育应该是系统的、全方位的,使孩子真正具备安全意识、应变能力,以及必要的自我保护、自救技能。
在孩子出国之前,从家庭角度,需要在这方面给孩子做好全方位的普及性教育——
孩子出国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借助书籍、资料、网络等途径,了解留学所在城市及学校周边的环境、生活状况和治安状况;深入了解留学国家的文化、习俗,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知道并能运用留学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司法处理程序,掌握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常识,如果事先能够知晓和评估风险,在心理上和生活中有所准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关键时刻就会处事不慌,更有可能保住性命、减少损失。
孩子留学伊始,家长应提醒并督促孩子尽快到当地的中国使馆备案,填写个人以及国内外联系人的详细信息。这样,无论是当地发生战争或灾难事件,还是其他突发事件,都能及时得到保护。
可以说,多数高中、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孩子家境比较殷实,从小被娇生惯养。但留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甚至穿名牌、用名牌,在同学朋友中炫富,容易引祸上身。
林睿文16岁去美国威斯康星读高中,如今就读于西北大学。她告诉记者:“根据我的经验,在位置比较偏僻而且同行人少的时候最好把贵重物品,比如项链手链收起来;外出时身上最好带不超过100美元。炫富的行为其实是把自己暴露在坏人面前,是主动把危险吸引到自己身边。”她还表示,一个人外出,尤其是天色黑暗时,不要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者低头玩手机,始终把背包放在自己贴身、可见的位置,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或遭遇抢劫。
对自己心爱的物品,很多孩子不肯放弃。家长有必要告诉孩子,尽量别在夜深或者僻静处单独行动,一旦被尾随,可直奔人多的地方;如遇抢劫,可视情况自卫,或者大声呼救、逃跑;面对持刀枪抢劫时,即便自己再喜欢的东西也要舍弃,交钱、交物保命。
家长在平时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习惯,使孩子远离奢侈、浪费、攀比;在孩子出国前及留学期间,常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低调,给小偷和抢劫犯一个不偷你、不抢你的理由。同时,牢记所在国的报警电话,人身安全及个人合法财产受到威胁或损失时应当及时寻求警方的援助。
章莹颖案件再次提醒留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乘公交车事先把零钱或者交通卡拿在手里,上车时不要打开钱包;晚间等车时应该待在照明充足的地方并且不要落单。同时,进入电梯前发现可疑人,不要进入;单独搭乘电梯时,应靠近控制板。
从一些案例来看,有些留学生是被熟人谋害的。因此,父母一定多提醒孩子在国外要选择志趣性格相投,三观健全的人做朋友,且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再把自己的生活、家庭情况有选择地透露给对方。高中生、大学生已经进入“恋爱季”,对于异性友人,一定要经过再三考察后再确立关系。
居住环境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留学生的安全系数。通常,大二学生选择在学校外租房住,租房时要选择离学校近、交通方便、相对人多和安全的区域,尽可能远离那些犯罪率高的坏名声街区;尽量跟熟人或者朋友合租。而小留学生最好通过一些正规的、声誉好的中介或学校挑选寄宿家庭,他们会对房主资质进行审查,因此,小留学生入住以后的安全系数有相应的保证。
留学生在外学习生活,面临各种压力。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乐观地面对困难,是需要家长在孩子出国前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同时,在孩子出国后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让孩子记住,父母永远是最关心自己的人,随时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态,给他们的负面情绪一个释放的出口,有助于留学生渡过难关。
留学生发生意外,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有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时刻绷紧安全之弦,防患于未然,才能将安全问题降到最低,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