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姜军旗
□ 何玉梅 任冬梅
一提起乡村旅游,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到休闲观光或是农家乐,但在太行山深处却有一个贫瘠的小山村打起了“魔术”牌,这个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人均耕地不足两亩的小山村,硬是靠村民的智慧和双手打造出了一张特色旅游名片。
这个有“中国魔术第一村”之称的小山村就是山西省武乡县大有乡李峪村。
魔术也能挣到钱
武乡县地处黄土高原,太行山深处,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李峪村位于武乡县东部,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农村,农民靠种植杂粮、外出务工为生,收入一直不高。
2008年11月,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王竹红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之后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眼中,王竹红是个能人。因为家庭贫困,他十几岁便辍学开始做生意,之后又在村口开起了加油站,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竞选成功后,王竹红感觉到了身上的担子很重,整天想着怎样让老百姓富起来,“900多口人,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既然挑了这个担子,就必须实打实地干出成绩来。”
转眼到了2009年春节,刘谦在央视春晚上的魔术表演让王竹红心里一亮:“魔术能上了春晚,村民们也可以表演魔术!”
王竹红从小就喜欢魔术,只要街头有艺人表演,他都会凑近看个究竟,回家后还要模仿一番,直到琢磨明白才肯罢休,正是凭着这股好学劲儿,他掌握了不少魔术技巧。
有了这个想法,王竹红就要试一试。当年元宵节,他在村里的大操场上第一次公开表演了魔术。本希望村民认可并学习魔术,但没想到收获掌声后迎来的却是笑声。所有人都觉得那没用,赚不来钱,没人愿意学,大家宁愿侃大山、搓麻将。
碰壁之后,王竹红选了村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作为突破口。“小孩子好奇心强,学起来也还算认真……当时县城有个活动,我带着两个徒弟表演了魔术,县电视台播出来了。在村民看来,能上电视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此后,有家长找王竹红表示愿意让孩子学魔术。王竹红的条件是,若想孩子学会,家长必须先会。
为了激发村民学习魔术的积极性,王竹红不仅自费几十万元购买了魔术道具,每逢活动或是村里办喜事,他都会游说为人家免费表演。“出去免费演出,一是为了打名气,二是为了增加演出经验。”每次演出后,王竹红都要自掏腰包给村民发劳务费。学魔术不仅能自娱自乐,还能挣到钱,跟随王竹红学习魔术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当年持反对意见的村干部也加入了这个魔术团队。
红色旅游+魔术吸引游客
2011年12月,李峪村魔术团受邀参加了黄河电视台的《草根达人夜》节目,并成功晋级,以后,又受邀参加了《中国达人秀》《出彩中国人》等综艺节目,李峪村农民魔术团的名气越来越响,赢得了“中国魔术第一村”的美誉。
为了增加节目的观赏性,王竹红带村民到外地学习专业魔术表演的同时,发挥村民智慧,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自编节目,先后打造出“人体三分”“火箭穿人”“火盆出花”等230多个魔术节目。
如今,李峪村全村900多口人,400多位村民都会魔术表演,200多人可以登台演出,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9岁。平均每户人家都有一名魔术师。“过去俺们干体力活,累上一整天也只能挣个五六十元。现在在台上表演三五分钟,就能赚一百元左右。”村民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仅仅通过表演魔术,一年人均收入可增加几千元。
一个村庄的发展仅仅靠魔术是不够的。李峪村抗战时期出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地雷大王”王来法,距离红色旅游景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与砖壁八路军总部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王竹红认为,李峪村最终必须走红色旅游+魔术+绿色农业的特色旅游之路,“红色旅游不能丢,同时发展农家乐和特色农产品销售,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
2015年,王竹红申请到300万元专项资金,对王来法纪念馆进行了翻新整修,增加了许多当年的照片和实物,并请人编排了一场反映王来法抗日的魔术情景剧,演员均由村民扮演。接着又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大型魔术表演厅。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李峪村接待了两万余名游客,容纳500人的魔术演艺厅场场爆满。农家乐旅馆也跟着生意火爆,一床难求。
“游客逐年增多,村里的接待能力有限,配套设施也不完善,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自己投进去七八十万元,现在也有点力不从心了。”王竹红表示,他会带领村民坚持走下去,“以后我们将全部用农具改造魔术道具,让城里人观赏到农民用农具表演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