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史玉根
□ 胡富元
陈惟通和李立平夫妇,湖南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石苗村村民,2015年年底流转310余亩农田,创办家庭农场,种植优质水稻,与此同时,陈惟通还与他人合办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任理事长,主要经营水稻等农产品的粗加工、销售和运输。
12月4日,南方难得的晴天,在石苗村,陈惟通正和几位临时工一起,忙着把晒干的稻谷搬运上车。当天,当地一家大米加工厂的老板到他家来收购稻谷。
“去年这个时候,稻谷的收购价格是每百斤150元,今年降到130元……没办法,价格低也要卖,总不能堆在仓库里发霉。”陈惟通有点无奈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今年,他家收获了46万斤稻谷,还有10多万斤没有卖出去。
粮价跌工钱高,种植收入打折扣
陈惟通以前主要是做猪肉零售生意,今年初才开始搞大规模种植,没想到开局之年就遇到了粮食价格下跌。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在当地,田租、种子、化肥、农药、机插机收、田间管理等各项开支加起来,种一亩水稻的总成本约14O0元,按1500斤的亩产和130元/百斤的时价计算,每亩毛收入为1900余元,除去成本,仅有500余元的利润。
“有这样的利润算不错了,主要是地租便宜,另外,由于使用了农业机械,雇工费用也减少一些。”陈惟通说,当地的青壮年大多到城里打工或做生意去了,家里的承包地没人种,为了不抛荒,很多农户低价甚至无偿把承包地让给别人种,所以,他流转的农田租金也不高,一亩100元到500元不等,平均也就200元。
陈惟通说,目前,种地成本里占大头的还是人工费用:使用机械的农田每亩约200元。由于劳动力紧缺,在当地请一个普通小工,每天除了200元工钱,还要供应三餐酒食,有点技术的活儿,收费就更高了,“一些农田,比如梯田,面积太小,形态也不规整,不能使用大型农机,必须雇佣更多人工,费用比耕种可使用农机的农田多出近700元/亩,和其他费用加起来,每亩成本达到了1940元,按现在的粮价,种粮大户几乎无钱可赚。”
陈惟通感到庆幸的是,2016年,尽管粮价下跌,但他们家的粮食种植并没有亏损,如果把剩下的稻谷都卖出去,除去各项成本,预计纯收入有16万元,收益虽然不高,但比起他以前做猪肉零售的收入要多一些。“这首先要感谢‘寿福爷爷’的保佑,7月初,湖南资江流域连下暴雨,周边一些乡镇的农田都受到了洪水冲击,损失严重,惟独我们这里的农田安然无恙。”
陈惟通所说的“寿福爷爷”是当地流传的一位除灾护农的神话人物。实际上,今年当地农田之所以幸免于灾,主要是因为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当地溪河堤岸与河坝多数由水泥、块石构筑而成,田间的水圳也很宽阔、通畅。
除了水稻,陈惟通今年还种了1亩多地的生姜,收获了3000多公斤,如果全部卖出去,预计能赚1万多元。他告诉记者,现在,300余亩稻田里全部撒播了绿肥种子,“绿肥是一种很不错的肥料,明年至少让我减少两三万元的肥料开支。”
打算种养结合,扩大种植规模
陈惟通种粮能有收成,也得益于全家人的齐心投入。他告诉记者,去年,他提出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妻子李立平马上表示支持,并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借了一部分资金,让他支付耕地租金、购买农机。“今年,我们家购买了2台插秧机、5台小型犁田机和1台大型收割机,总共花了50万元。这几台农机主要由我的两个儿子驾驶、操作。”
陈惟通和李立平夫妇的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后就在家乡自主创业,都已经结婚成家。陈惟通决定办家庭农场,儿子儿媳都表示要全力帮助父母。今年2月,大儿子和两个儿媳特意去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农机驾驶技术,小儿子在前年就拿到了相关车辆的驾驶证。
今年春耕,陈惟通的两个儿子一齐上阵,驾驶、操作农机犁田、插秧;秋收时节,两个儿子驾驶机械收割稻谷,两个儿媳负责运送稻谷,“我犁田还可以,但插秧、收割,就得靠孩子们了。”陈惟通说,平时儿子儿媳都有自己的事,到了农忙季节,他们就在家里务农,“家里人自己干,省了一大笔请人工的开销。孩子们经商、务农两不误,也觉得不错。”
陈惟通告诉记者,明年,他还要流转200亩耕地,价格已经谈好,年底就签流转协议,其中100亩的价格为200元/亩,用于种植优质水稻,另100亩的价格是600元,用于繁育水稻种子,“繁育种子是与广东省一家种子研发公司合作的,明年1月就可以签订合作协议了。”
陈惟通说,他希望明年稻谷价格会有所回升,但也意识到单一品种的种植确实存在一定风险,明年打算种养结合,放养泉水鱼,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他告诉记者,明年他还要对当地的农村“5060”人员进行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同时也缓解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用工难问题,“当然,要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就必须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机械化程度,但目前在我们这些南方山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人工成本又不断上升,种粮大户的经营收益大打折扣,甚至存在很大风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粮价大幅下跌,种粮大户就会面临严重亏损,希望政府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保证种粮大户不亏损,调动大家的种粮积极性,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