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易 文/摄
今年秋分那天,朋友两口子约我们去大觉寺赏秋。记得某年春天去过,看久负盛名的白玉兰花,还观赏了茶苑师傅炒春茶。这次去最吸引我的是秋天的果实,在大觉寺院内,我随便一捡就是一大把。回来一一查过,大多数是橡果。
大家都熟悉舒婷的那首诗《致橡树》吧,橡树是什么树?《冰河世纪》里那个执着的松鼠,即便引发大灾变也绝不松手的坚果——其实也是橡果。
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花纯白色,花蕊白中带红,生命期很长,高寿可达400岁。果实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也可以吃,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研究发现,位于美国加州的一棵侏鲁帕橡树已经生存了至少1.3万年,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为古老的活生物。2001年4月经过民众的网上投票,橡树被选为美国国树。
实际上,橡树并非特指某一树种,而是一类斗科植物的统称,主要是栎属,包括栓皮栎、槲[hú]栎、麻栎、枹[bāo]栎和槲树在内的将近300种树,同时还包括了青冈栎属和柯属的一些树种。它们的果实都可被称为橡子、橡果或橡实。
槲树,学名Quercus dentata,壳斗科栎属的落叶乔木。槲树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俊秀的身影。杯状的壳斗,半包裹着棕褐色的坚果,这是橡果给人的第一印象。壳斗是由雌花的总苞片发育而来的,其上覆盖着无数的鳞片。不同的橡果,其壳斗的形状、包被的位置和鳞片的样式,有着丰富的多样性,这是壳斗科分类的重要依据。
比如栎属的壳斗鳞片可分为细长形和三角形。拥有细长形鳞片的树种如槲树、栓皮栎和麻栎,它们的鳞片质地偏软,呈反折的针刺状,覆瓦状地排列在壳斗外面,就像是母鸡在稻草堆里下了个蛋。三角形鳞片的如槲栎和枹栎,细小的鳞片紧贴在壳斗表面,如同被剥了大半皮的青皮荔枝一样。
一棵橡树在长到25岁之后可以采剥树皮,以后每9年可以采剥一次,一棵树一生能够被采剥15-16次。而橡树的树皮被剥掉后,树木本身并不会受到影响,经过一段时间也就是9年它又会恢复原貌。
软木优良的物理性能是软木用途广泛的本质原因。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的横截面,可以发现软木的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蜂窝的内部饱含空气,所以软木的弹性很好。软木本身十分耐磨,现在各国发动机的缸垫许多采用软木作为原料。另外,软木防潮、防虫蛀,可以保证在阴暗潮湿的酒窖中葡萄酒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因此被广泛用于葡萄酒和香槟酒的酒塞生产中,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
后来葡萄牙人又用软木开发出了软木墙板及地板产品。创建于1932年的北京首都图书馆,当时用的就是1厘米厚的最简易的软木地板,直到2000年维修时,已使用了70年。2000年对全馆复古修缮时,阅览室的地板材料仍然确定使用软木地板。
自古以来,橡子只是作为山民的零嘴,救荒的食材,却很少能登大雅之堂。槲树橡子富含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但同时含有栎单宁和多酚类物质,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生吃,它们苦涩的味道绝对称不上美味。
除了树皮、橡子,槲树叶片也值得一说。宽大青翠的叶片,往往比人脸还要大,若只见着叶片,很多人以为这是什么参天大树,其实人家一般也就十米多高。槲树种加词dentata意为“牙齿状的”,它们的叶缘有着波浪一样的钝齿,流利而曼妙的曲线,让人怀疑是由大书法家一笔呵成的。槲树的叶子聚生在枝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像花一样地绽放着,让粗糙单调的枝干显得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
槲树叶并非徒有其表,它们宽大的叶片散发独特的清香,是天然的食品包装材料。陕西商洛一带盛产槲树,每逢端午时节,民间流行用槲树叶包粽子,村民们纷纷上山“打槲叶”,赶集的人背着一筐筐槲叶,兜售给主妇们制作粽子。
新鲜的槲树叶片不能立刻包成粽子,它们的叶片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还具有单宁和多酚类物质。所以要当粽叶使用前,先要把叶片下锅煮开,然后浸泡在冷水中,最大程度降低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而后把两个叶片的表面来回轻轻对搓,使得叶片变得光洁干净,这才能填入馅料,下锅蒸煮。
槲叶不仅能包装食物,它还是蚕蛾科柞蚕的口粮,槲树也因此被叫成“柞栎”。不过,柞蚕并非只选择槲叶为食,栎属的其他植物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我国自古就有养柞蚕取丝制衣的传统,柞蚕茧个头如鸡蛋大小,出丝率高,丝层厚,纤维韧性大,而且比桑蚕丝更加抗酸耐碱,织品坚韧耐用。历史上享誉丝绸之路的“鲁山丝”,便是用这种非主流的蚕丝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