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女人“胖”就是错,是谁的错? “教条化执法”让制度之善缩小 残奥会开幕式女旗手破冰而来 “开学季”成“烧钱季” “民警道歉”不止于礼貌和尊重 让“空巢青年”破茧成蝶 募捐1元虽小权利甚大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空巢青年”破茧成蝶

□ 杨朝清

“空巢青年”正成为议论热词。“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9月6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层出不穷的网络标签或许有跟风的因素、以偏概全的一面,但如果能够从中读懂年轻人的利益诉求,看到蕴藏其中的社会心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空巢青年”尽管是一个新鲜的身份标签,却也道出了一些年轻人“空巢又空心”的尴尬现实——为梦想而打拼的过程,既要承受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也要承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空巢青年”大都不能“拼爹”,他们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显然是为了寻找人生突破的一种可能性。在一个陌生化的现代都市里,“空巢青年”缺乏财富、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缺少依靠的他们,许多事情只能自力更生;学会付出、学会承担、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妥协……这些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既接受了现实的坚硬与复杂,也在为改变现状而努力奋斗。

尽管向上社会流动有困难,许多出生贫寒的“空巢青年”依然在书写着“逆袭”的励志故事;为了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一些年轻人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坚韧与顽强;在心理期望与行为能力之间、在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空巢青年”或被动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适;他们逐渐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他人的交流和对城市的融入。

“空巢青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没有必要做过于悲苦的解读;即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会存在不少的“空巢青年”。年轻人的成长,不仅包括经济能力的提升和生存生态的改善,也包括内心世界的成熟与强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境界,学会在苦难中磨砺自己、学会在平凡的世界里超越自我,依然是摆在 “空巢青年”面前的现实考题。

“空巢青年”要从边缘化境地融入城市,既需要“自我救赎”,也需要外部的社会支持。尽管通过网络和社交工具,“空巢青年”能够缩短与这个世界的连接距离,但他们所渴望的,显然不仅仅是这些——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暂时的苦难并不算什么,只要能看到向上社会流动的希望,他们依然愿意为梦想打拼。就此而言,通过改革创新增加社会活力、提升公平正义,有助于“空巢青年”梦想成真。

许多“空巢青年”,都是行走在城市里的“奋斗青年”。关注“空巢青年”的爱与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他们的“破茧成蝶”,才会更轻松一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