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凌高寿家庭:一家三代,甘当革命烈士“守墓人” 审视护理行业  服务和人才是关键 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 “姐妹花”和她们的“留守儿童之家” 河北沧州:“小和睦”铸就“大和谐” 甘肃漳县:不出家门实现就业,妇女赚钱顾家两不误 2020年80%的村将建益农信息社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凌高寿家庭:一家三代,甘当革命烈士“守墓人”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刘旭

□ 柳美玲 徐雯婷

凌端清一家住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槽上村民小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然而,这一户普通家庭却有着一个很特别的传承——几十年来义务为45名烈士守墓。

在凌端清居住的村里,有一座埋葬着45名烈士的墓地。此前,他的父亲凌高寿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整整坚持了64年。

说起为何要守护烈士墓,年逾九旬的凌高寿激动不已。1933年3月,驻扎在万载仙源(原名小源)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兵力空虚。4月7日,国民党军彭位仁十六师、罗霖第七十七师、陶广第六十二师、浏阳保安团从各个方向逼近株木桥、逼近小源。为消灭敌人、保卫红色湘鄂赣省心脏,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和红三师2万余人,以罕见的急行军速度由东返回。在8日至9日的株木桥大战中,许多战士英勇牺牲。在救治伤病员的红三医院,年幼的凌高寿目睹着伤病员因无药救治而痛苦呻吟的情景,内心无比悲愤,他忙碌地帮医护人员洗草药递纱布,给伤员端水,还含泪跟随乡亲参与掩埋安葬牺牲的战士。

1950年,凌高寿给亲人扫墓,经过那一座座烈士墓,他站立了许久许久。他看到这里的墓地杂草丛生,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过掩埋那些战士,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还埋葬着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看着这里的景象,凌高寿思绪万千,泪流满面,烈士的遗容逐一浮现在脑海,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

于是,从那年起,凌高寿便做了个决定,以后不论生活再难再苦再累,自己都要来这里祭扫烈士墓地,陪烈士们说说话,让这些英魂不孤单。凌高寿这一守,便是60多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在凌高寿精神感染下,2003年清明节前,该县茭湖乡东江、上峰两村的10位退休干部自发捐款1000多元,将找到的45名烈士遗骨全部集中安葬,请来工匠,买来花岗石、水泥等材料,为烈士们立起了墓碑。

60多年来,凌高寿平日里只要稍有空闲都会去墓前看看,培土、清理杂草、排水。每年清明节,他还带着子孙一起去祭奠。凌高寿说,每次来到墓前,红三医院伤病员坚毅的表情、眼中执着的信念光芒,在他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在村小学师生去祭奠烈士期间,凌高寿总要深情地讲述徐垂铨等烈士英勇奋斗、顽强不屈的革命故事。每次讲述,他都声情并茂、泪如雨下,学生们深受感染。

4年前,年事已高的凌高寿因病无力再继续扫墓,他的儿子凌端清便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代替父亲继续守护这些墓地,抚慰这里埋葬着的英魂。今年清明节那天,凌端清、张银凤夫妇和往年一样,与儿子凌庄云、凌庄坤在山上忙完了栽种后,来到后山腰上,在墓前停下来,扫扫坟前撒落的竹叶,清清坟旁的水沟,抹抹碑上的尘埃,四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凌端清一家并不富裕,仅仅解决温饱问题,住的还是以前的土砖房。尽管物质生活不算好,但是多年来,他们家都坚守着扫墓的传统,凌端清的两个儿子在外工作,每次回家后也不忘到烈士墓前看看。

“父亲讲述的烈士故事让我终生难忘,烈士的品质令我刻骨铭心。”成为“第二代守墓人”后,凌端清把这份责任看得尤为重要,他说: “那些烈士是为了革命而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这些年来,由于父亲长期对烈士墓的看护,许多人知道了这个烈士墓,县政府于2013年为烈士建了纪念碑。现在父亲年纪大腿脚不灵便,身体吃不消了,我接过守护烈士墓的担子,理所应当。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

凌端清今年也已经60岁了,从15岁起就常与父亲到烈士墓祭扫,卧床不起的父亲多次嘱咐他要看护好烈士墓。凌高寿说:“看护、祭扫烈士墓,对自己、对后人也是一种教育。我已经老了,走不动了,儿孙们怕我心里一直记挂守墓的事,早几年儿子孙子就已经答应我今后会继续守护好烈士墓,他们也一直这么做,现在可以放心了。”做一位守墓人,已经成了凌高寿家的传承和责任。年逾六旬的凌端清说,自己一家人会继续守护好这些烈士墓,要把为烈士义务守墓作为家风世代传承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