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
近日,海曙区青春健康俱乐部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三十多位妈妈听了一场关于“沟通”的培训课,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女儿上大学前,在她箱子里偷偷放了一盒避孕套,却引起了孩子反感,说妈妈“你有病啊!”。(3月1日《钱江晚报》)
孩子上大学了,就会远离父母而独自生活,拥有了成人的年龄,也意味着开启了性的模式,谈恋爱和婚前性尝试,都完全可能存在,并超出父母的干预和管控范围。对于平时将性作为十分隐讳的话题,而羞于启齿的父母来说,当猛然发现孩子已离性如此之近时,才有些慌作一团之感,从而才有了临行前,给女儿行李箱中装上一盒避孕套的想法。然而,良善用意并没有得到理解,面对突如其来的“异物”,孩子内心的抵触与反感,其实也是性知识苍白下的条件性反射。
其实,这样的场景又何尝只是一个母亲的尴尬。长期的性教育缺失,使得孩子无以拥有正确的性价值观,也无以做到性安全的防范,并因之由“观影自学”的性教育方式来替代。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温哥华留学生微信涉黄被加拿大遣返”事件,一起看似误会的遣返,暴露出青少年手机藏“污”的暗疮,也将未成年性教育严重缺失的短板显露无遗。
中央电视台的一项“关于你从哪里来的?”街头调查发现,从1940年出生到1990年出生的几代人当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85%的人回答是从河里或垃圾堆里“捡来的”,其他如“胳肢窝里掉出来的”“洪水冲来的”“床底下翻出来的”等,答案迥异。在新浪微博中,一项近两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70%的人被父母告知是“捡来的”。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同样缺位,性知识主要靠自学的语境下,产生了大量的“性盲”,在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下,未成年人的性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大学生上厕生孩后,将其从楼上扔下”成为撞击眼球的社会新闻,婚前性行为的年龄越来越小,因为多次人流而导致不孕不育者人数在不断增多。
这种缺失并非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相比于国外完善而成熟的性教育模式,国内经历了“没有性教育”到“欺骗式性教育”,再到“想进行,却不知怎么进行性教育”的阶段演变,长期以来的不重视,使得性教育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直到现在也难以达成实质性的进步。
性教育缺失才有“你有病”的尴尬,也是对补强性教育的强烈呼吁。要让家长们走出“难以启齿”和“不知开口”的困惑,就必须先对他们进行性知识的普及,使之懂得如何去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扮好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在增加数量和丰富形式的同时,要力求更好的效果,从未成年人保护的高度,让性教育成为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