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颖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却未必都懂得怎样才是孩子喜欢的、对孩子真正有益的爱。
一些父母舍得花钱给孩子买各种高档玩具,给孩子越来越多的零花钱,更是不吝啬出高价请家教或花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训练班……父母的爱在很大程度上被金钱换来的各种东西物化了,向各类社会机构转移了、被别人替代了。爱,这种亲子之间最美好的情感也随之被曲解、异化。
正是父母缺少为孩子的倾心付出,爱孩子却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以致孩子对这样的父母之爱产生不了共鸣,他所看重的是那些父母花钱买来的东西、创造的优越条件,而并非是父母的真情。所以,孩子不会珍惜这样的爱,也难以转化为对父母的爱——这是爱的悲哀。
最近,在网上看到两组图片,着实被亲子之间的真爱所感动。
一组图片是“英国那些事儿”讲述的故事,说的是女儿给爸爸提了个要求,她想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一个童话仙女的大树,可以躲在树洞里看书,还可以爬到树枝上玩。这个要求乍一听就像“我想要天上的星星”一样不可思议,但是爸爸却真的付诸行动了。爸爸从画草图开始,准备了各种工具、材料,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女儿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32张配图详细记录了这位老爸的整个制作过程和那些具有创意的一个个细节。我看到孩子房间里栩栩如生的大树、树上灯光闪亮的小窗、各种奇异的花草,甚至还有小鸟和蝴蝶……最后三张是作品的全貌,女儿坐在树洞里、坐在树杈上甜美地笑着,看得出来她的满足感、幸福感。
另一组图片所展示的是新加坡妈妈为两个儿子做的卡通便当,从电影《星球大战》到经典卡通人物全都是她的创作灵感。有皮卡丘意大利面、忍者神龟饭、小王子饭、熊猫寿司、龙猫面包、大白抹茶布丁、维尼甜甜圈……让人看了羡慕不已,没有孩子不喜欢。这位“潮妈”的创意源自第一个小孩入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儿子非常想念她,于是她开始为他做卡通料理,并且附上一些便条希望能够鼓励儿子。久而久之,为儿子们做可爱的食物就成了这位妈妈的一项业余爱好。
也许,普普通通的父母没有他们这样的才艺,不像他们那样有闲,自己的家中没有充分展示这样才能的条件。那么,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父母对孩子要有一片真心。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父母为他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以自己的真心、耐心对待孩子,做那些孩子真正喜欢的事,而不是用钱与物的大量投入吸引孩子、应付孩子。前述两位父母值得称道之处正是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以一颗童心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英国爸爸深知女儿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清楚女孩子喜欢的点点滴滴;新加坡妈妈做卡通便当的前提是了解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在便当上展现出来。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所思所想,在满足孩子需求上下足了功夫。
善于挖掘家中现有的资源也很重要。在这两组图片的微博评论中,有不止一个网友说“首先,要有一所大房子”“小房子就只能做个树墩了”“首先你得不上班”“有钱又有闲”……也正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的、客观的条件,于是很自然地把自己排除在了可以动手为孩子做事的人之外,忽略了家庭环境和点滴小事中的教育资源。比如一些年轻父母不屑于自己动手做饭,依靠的是家中老人和保姆,或者时常下馆子、叫外卖。如果节假日和孩子一起策划、一起采买、一起动手做顿饭,充分施展大人和孩子的创意和动手能力,不失为亲子互动的好方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对父母陪伴、在家庭中得到认可的需求。可是这样的事很多父母不屑一顾,也是没有领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道理。
这两组图片让我想到,如果父母花钱雇人来做这些事、买孩子想要的东西,孩子肯定不会有那样的幸福感,作为父母也肯定不会有那样的成就感。
这两组图片给我们的启示是,爱孩子的真谛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意愿和需求的了解,是亲子之间实实在在的互动。这是金钱买不到的、是任何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只要心中对孩子有真爱,相信父母们总会有无限的创意。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