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调查 文面女:独龙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董春莲:走出独龙江的文面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面女:独龙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探访最后的独龙族文面女

文面女健康检查表

编者按

美丽的独龙江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这里居住着一个人口仅五千余人的少数民族——独龙族。对于很多人来说独龙族是神秘的,而独龙族更让人好奇的是旧时独龙族妇女的一个奇异习俗,文面。即女孩长到十二三岁就需文面,用竹签蘸上锅底的烟灰,在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纹形,然后用荆棘刺出图案,并马上敷上锅烟灰着色,所文图案终生不退,成了永远也擦洗不掉的记忆。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它有很多传说: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了不被外族人抢去为妻,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说是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如今的独龙族在政府的关心下,逐渐从神秘的深山老林移居到了新建的安居房。独龙族女子也不用再文面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独龙族文面女也在不断地老去,文面的传统已经失传,目前在世的独龙族文面女仅有20多人。为了探访独龙族文面女的情况,了解文面文化。近日,中国妇女报记者走进独龙族,近距离接触文面女,让更多人了解文面女神秘的世界。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玉林

“这是高黎贡山,这是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纵贯两山之间;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独龙江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被誉为‘世界上最干净、最漂亮的河流’。”从福贡县来独龙江乡工作的褚松鹏自豪地对中国妇女报记者介绍道,独龙江流域是中国原始生态保存得最好、最完整的区域之一,4400多独龙族人就生活在这片流域里,这里也是中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

人们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位于滇西北的独龙江,2014年10月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打通前,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几乎“与世隔绝”。因此,长久以来,独龙族人这个中国较少人口的民族,始终给人以神秘之感。而提起独龙族,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文面女,文面女已经是独龙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2015年10月,中国妇女报记者走进独龙江,走访独龙族,了解文面女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特别是文面缘由。

生活环境:

秘境里的天堂

独龙江全长178公里,史称“曲江”“俅江”,是发源于西藏察隅县的伯舒拉岭雪山,进入缅甸后称为恩梅开江。东岸的高黎贡山阻隔了通往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则是中缅边境上的天然屏障,由此形成了极其封闭的两山夹一江的峡谷地貌。

由于太平洋暖流被崇山峻岭阻隔,独龙江地区的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十分明显,从谷底到山顶可划分为南亚热带气候到高山亚寒带气候7个垂直气候带。独龙江流域雨季长达八九个月,年降雨量近4000毫米,可谓动植物生长的王国。据不完全统计,独龙江峡谷里生长2000多种植物、104种兽类、171种鸟类,仅花卉就有250多种。

独龙江乡因独龙江得名,全境均属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独龙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沿着怒江大峡谷进入独龙江,放眼看去,雪山连绵,沟壑纵横,苍茫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扭角羚、岩羊、小熊猫、戴帽叶猴、秃杉、红豆杉、楠木、珙桐、大树杜鹃、桫椤等珍稀动植物。”贡山县老县长高德荣兴致勃勃地列数着。

生活在这“秘境天堂”里的独龙族,自称“独龙阿昌”,其先民是我国古代氐羌族的一支,因此被称为“太古之民”,历史上又被称为“俅”“俅扒”“洛”“曲洛”等。1952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

据史料记载,元代以前,独龙族就在独龙江一带结草为庐,以采集、狩猎、捕鱼,种黍稗、黄连等为生。史上主要与傈僳族、怒族、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等交往,溜索是曾经的主要过江工具。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稀少的独龙族人提供了足够的食物。独龙族人说,“只要有力气挖野粮,在独龙江即使不种庄稼也饿不死人”,“只要猎人上山就没有人吃不上肉”。

1950年之前,基本处于原始社会,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用于采集和渔猎。因为采集经济为主,决定了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就盛行主妇管仓制和主妇分食制。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妇女地位一直较高,很少有打老婆的家暴事件发生。

目前,独龙江乡下辖6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1232户4418人,99%是独龙族。来自独龙江乡边防派出所的数据显示,目前生活在这里的文面女还有26位。

文面由来:

普遍认同审美需求

妇女文面作为独龙族传统文化特征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着变化。

对独龙族妇女文面这一神秘习俗始于何时,独龙族学者罗荣芬、李金明说唐代就已经开始了,他认为在《新唐书》之“文面濮”和《南诏野史》之“绣面部落”指的就是独龙族先民。

但清代以前的史料中,很少有关于独龙族妇女文面的记载,有也是只言片语,清末民初以后开始慢慢多起来。而对文面的禁令则始于民国,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完全禁止。

对独龙族文面记述最早、最详细的著作,出自清朝官员夏瑚的《怒俅边隘详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瑚受丽江知府委派,巡视怒江流域一带后,写成此书。

“上江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纹,取青草汁和锅烟,揉擦入皮内,洗之不去。”夏瑚不但在书中描述了方法还指出了当时独龙江地区不同区域文面样式的差异,“下江一带妇女,则惟刺上下唇,江尾曲傈杂处,妇女概不刺面。狄子江女子文面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二三路。脱落江女子文面,只刺下唇一二路……”

对于独龙族妇女文面的原因,夏瑚未做解释。另外,他还曾禁止过文面。

上世纪30年代,杨斌铨、王继先受民国政府委派勘察独龙江流域,对独龙族妇女文面作了调查:“俅民有女子年至十四五岁时,以青色图画,如飞蝶形,用针刺之,使黑,傈僳即不抢劫。或云文之以为美丽。俅江上游妇女大都如此……”根据杨王两人的调查,不但首次描述了独龙族妇女文面是“飞蝶形”,还指出原因——避免傈僳强人抢掠。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调查则认为,独龙族妇女文面是因为躲避被西藏察瓦龙土司抢掠为奴。

刘达成在他的《独龙族》一书中,将历来学者对文面的解释归为六种:一是一种美的象征,二是原始习俗所要求,三是原始部落的成人礼,四是与原始部落的图腾有关,五是可以消灾避邪,六是为了防止察瓦龙藏族土司抢逼独龙族妇女为奴。

最后一种观点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流行于学术界。据《都市时报》记者走访调查,“现存文面女中,没有一个人亲眼见过察瓦龙土司抢夺女子的事,只有少数文面女听老人讲过类似的故事。在与西藏最接近的木当和向红小组,8名文面女都表示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高德荣也认为“抢人说”没有依据。记者走访中发现,如今的独龙族人并不知道独龙族妇女为何文面,但都认同“为了美观”和“死后灵魂化蝶”的解释。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高志英教授则从宗教文化意义上给出解释:一是作为独龙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标记,“不论文面是自发的还是察瓦龙土司强迫的,久而久之,文面妇女就成了作为独龙族妇女的一个角色认定的标志”。二是具有区分氏族和地域的象征意义,三是一种女孩到少女、少女到妻子角色认定仪式,四是传统审美的表达,五是传统宗教观念的表达,六是无文字民族的历史记忆。

对最后一种观点,高志英是这样解释的,“随着独龙族与外界交流的增多,审美观念受到外界的影响,独龙族妇女文面行为不复存在,说明作为独龙族一种独特的文化行为,它的消失是基于独龙族所处社会环境的变迁,因而也成了无文字民族的历史记忆。”

而独龙族文面女又是怎么解说的呢?

家住控当村委会肯迪小组的肯国芳说,她是12岁时婶婶为她文面的。

“当时村里的女性都文面,女孩长到她这个年龄就会由父母安排文面”肯国芳的文面主要以点状图案为主,鼻梁中间是一排菱形图案,两侧分布着六排均匀的圆点。老人始终微笑面对来人,因此嘴角的图案处看不清楚,下唇则仿佛一排排小树在生长。

“整整一天时间,婶婶用木刺,涂上锅底烟灰,在脸上慢慢地刺着。血不断流出来,痛得我直流眼泪,脸也肿了好几天。”虽然如此,但肯国芳很喜欢自己的文面。她认为文面是美的,而现在人不文面,一个客观因素是“掌握文面技术的人没有了”。

李美珍则是在小伙伴的怂恿下模仿大人给自己文面,有的小伙伴没经验只文了两道竖纹就因为痛放弃了。百丽珍10岁时,是母亲带着文面师来家里给她文的面,“文到人中和鼻梁时最痛,三天后才消肿,还脱了一层皮”。百丽珍自己并不清楚为何文面,“听老人说,是察瓦龙土司强迫的,‘不文面就会被山外的汉人、傈僳人抢走’。”这一说法,完全不同于其他观点。

怒占花是30岁时自愿请别村的文面师给自己文面的,她不仅脸上文面,左右手臂内侧也都文了。“看到别人文面,我也就去文了。”怒占花说不清原因,就觉得好玩。

据云南当地媒体报道,一些走出独龙江的文面女,看到外面世界的女人白净的面孔,仍然会为自己脸上的奇怪花纹感到害羞。“文面女江桂清有个女儿嫁到了丙中洛,她偶尔去女儿家,却经常躲在屋子里不敢出门见人。”

目前状况;

都有健康档案

“文面习俗不可能恢复了,如何保护文面文化呢?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让后人知道独龙族曾经有过文面传统,因此我们出了这本《文面密码——寻访最后的独龙族文面女》。此外,我们的独龙族博物馆里也有关于文面女的资料。”高德荣说,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她们的健康。

“文面女是独龙族文面文化的活化石,保护文面文化,最应该做的就是对现存文面女的保护。”独龙族学者李金明非常认同高德荣的观点。

而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军医李金徽则经常为文面女体检,还专门建立了文面女健康电子档案。“她们都没有什么大病,只是痛风、风湿等疾病比较常见。但是她们的年龄都比较大,而独龙江的医疗条件有限,文面女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独龙江乡文面女已经从2007年的120多人减少到了现在的26人,最小的54岁,最老的90岁。”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周立新,一边翻着文面女的健康档案一边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她们是独龙江最后的文面女,为了让她们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我们派出所建立了文面女健康档案,每月定期上门为她们测量体重、血压等各项身体指标,监测记录她们的健康状况。”

据介绍,26名文面女分散居住在孔目、献九当、龙元和迪政当四个村委会,其中迪政最多。不少文面女仍然会背着竹篓,做些割猪草等农活。而90岁的肯国芳依然忙前忙后,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她们大多身体较好,可以从事轻度体力劳动,少数几位文面女有高血压。”周立新说,检查出身体有小问题时,军医就给她们开药,如果遇到严重的病症,还要送她们去乡里或县里的医院。“健康档案会根据每次检查的情况进行更换,以便确切掌握文面女的健康状况。”

据悉,2009年前后,贡山县一些政协委员向怒江州提出保护文面女的建议,最终由县财政拨款,向每名在世的文面女,争取到每年1000元的特殊生活补贴。

(本文参考了丰卫祥、康妮的《文面密码》,高志英的《独龙族社会文化与观念嬗变研究》以及郭建斌的《边缘的游弋》等著作,特此致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