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儿科医生资源总量紧缺、医生流失严重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不容忽视的问题,治疗难、风险大、待遇差等因素导致儿科沦为“最差科室”。为解决儿科“医生荒”,今年9月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报考儿科可以加试,并计入总分。“加分”之举实属无奈,却仍无法真正解决“医生荒”问题。
□ 新华社记者 鲍晓菁 王莹
“给孩子看病的医生真的不够了”“儿童看病难、难于上青天”——为了缓解儿科和院前急救人员紧缺,国家卫计委决定,2015年9月中旬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报考儿科、院前急诊定向的考生可以加试相关专业内容,加试成绩可以计入总分。
为什么会出现儿科“医师荒”?“加分”政策能拯救儿科医师吗?
人才“告急”:千名儿童分不到半个医生
“县医院不收,市医院没床位,大医院要排队。”来自安徽池州的农民张永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挂号处排了整整一上午的队,却被告知当天儿科的号已经发完了,他不得不花高价从号贩子手里买了个专家号。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资源呈总量紧缺状态,资源分布不均衡,而近年来儿科医生更是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据2014年9月全国儿童医院院长会议发布,全国儿童医院仅有92家,仅为医院总数的0.4%左右,且七成以上都集中在大中城市。《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包括助理医师在内,我国共有执业医师261.6万,其中儿科医师仅有约10.2万。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医师。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
更为严重的是,儿科医生流失不容忽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曾发布称,近年来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转岗和辞职的情况更加严重。
儿科为何沦为“最差科室”?
“宁治十大人,不医一孩子。”多家三甲医院医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医学院学生最不愿意去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因为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有的孩子还不停地哭闹、不配合医生,治疗难度大。
儿科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远胜于普通科室。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披露的数据,儿科发生医疗暴力事件的概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出于爱子心切,相当一部分家长孩子一生病就会跑大医院,根本不信任小医院,这也导致儿科分级诊疗难以实行,基层儿科医生处境更加艰难。
儿科医生待遇也不尽如人意。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告诉记者,综合性医院中所有科室效益最差的之一就是儿科。因为儿科用药的剂型和剂量都比成人小,医生主要靠技术手段治疗,儿科的收费自然也就偏低。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儿科本来就赢利少,病房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比例要高达1∶0.6,比其他科室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这样下来,儿科医生的绩效都会比医院热门科室如外科等少三分之一,加上儿科还容易有医疗纠纷,因此基层医院都不愿意发展儿科。
“加分”仍难拯救儿科
多地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加试加分吸纳新人加入儿科也是无奈之举。记者随机采访了安徽、辽宁等地多家医院今年参加医师执业考试的“准医生们”,大部分考生均表示不会报考加分考试。从多地考试院反馈回的信息,报考加分考试的考生寥寥,甚至还有不少报了名但人却根本未到考场。
业界也担心,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容易导致医疗质量逐步下降,也加大医患矛盾致使医生流失。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就曾建议教育部恢复并扩大对儿科专业医学生招生,让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儿童健康事业。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建议,建立儿童医院联合体,以此推动全国儿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曲波认为,提高待遇,建立良好的职业保障体系,才是让儿科医生“把心留住”的根本解决之道。
方向东建议,政府还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为孩子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