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篇文章《在美国把房子租给中国大学教授的惨痛经历》在朋友圈转发量很高,这篇文章引发了各种热议。权且不论作者的愤怒是否合理,是否双方之前有约定这些细节,但类似情况在我参加的芬兰游学营也同样发生过。
学会照顾周围环境
我们在离开北极营地之前,芬兰领队一再叮嘱大家,一定要把所有物品归位,垃圾倒掉。说前一个中国团队离开后,营方意见很大,屋里非常乱,给打扫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据我所知,前一个团队是来自北京的某重点中学。
后来才明白,这真是卫生标准和理解上的大差异。芬兰领队的标准是指所有物品归位到原来进屋的状态,包括被子在床上铺好,卫生间的水扫干净,杯子刷好扣回原来位置,垃圾不是收了放门口而是自己扔进垃圾箱。
芬兰领队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芬兰自然环境一直那么好。因为芬兰人很少,缺乏劳动力,所以每个人都要照顾好自己周围的环境。
在这些问题上首先是要有意识,然后才有行动,才能够从他人角度、环境角度去立体地看待这个世界与我们不同的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公民。
学会自我管理
游学营里大部分都是四年级到初一左右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自理能力还是不足,每天都会有人丢东西。好在芬兰是个特别安全的国家,丢失的东西最后都能找回来。
但这些问题不能全部归咎于孩子身上,他们在家时,身后多半都跟着老人、父母、阿姨在帮助收拾。很多孩子都没有自己物品自己保管的意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能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他们逐渐对自己物品的管理开始掌握规律了。
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与其在后面督促、唠叨,不如逐步放手,给他们自我管理的机会,允许他们不断试误,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一点点增强了,将来有一天走向广阔的世界时,就能有勇气去面对。
增强自控能力
这次活动中比较突出的是自助餐抢食。
吃自助餐的规则是不要浪费。芬兰地处高寒,食材并不丰富,长久以来都养成了珍惜食物的习惯。而我们在国内吃自助餐的习惯是怕好吃的后面没有了,所以总是先下手为强。这次孩子们的问题也是遇到爱吃的不管味道如何、吃不吃得完,先盛一大盘。除了习惯问题,还有一点是孩子们对自己的食量估计不足。
刚开始,每次吃饭时都会不断提醒孩子:“少盛一点,吃完再盛。”当行程过半后,孩子们进步明显,大都知道少量多次的取餐,剩在盘里的食物也比初期少了许多。
自助餐中抢不抢食,剩不剩饭的问题包含了对自我欲望地控制和能否延时满足来提高自控自信心这些因素。培养孩子成为有素养的世界公民,自助餐的小事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
无论在路上,在餐厅,在博物馆,只要稍微安静一会儿后大家就会凑在一起说说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在开营的介绍会上,芬兰领队说芬兰人爱安静,图书馆更是安静中之最。参观图书馆,对孩子们无疑是学习的过程和挑战。
这么多同龄朋友凑一起,当然要尽情地聊天、玩耍,可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规则,控制自己。这一点,孩子们也是在不断控制、忘记、控制、忘记,随时间推移一直进步,一直到最后一天发生的情形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临行前,我们把自助餐的饭打包了,在机场大厅发给孩子们,开始还担心孩子要聊起来了,没想到孩子们都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吃完了盒饭,然后相互帮忙把场地收拾干净。
那一刻好感动!它让我知道美好的种子已经洒在孩子们心里,准备生根发芽。 (皮皮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