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正帆
眼下,绝大多数村庄都有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但贵州遵义市余庆县敖溪镇大平顶村民组却是一个例外,这个有35户人家、130位村民的小村庄,却没有一个空巢老人,也没有一个留守儿童。
大平顶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21人,其中70岁~80岁的有8人,80岁以上的4人。这些老人身边都有儿女陪伴,过着安心、开心的生活。
三十多岁的村民梁建国,原在敖溪镇上租房做生意,赚不少钱,本想在镇上建房,但六十多岁的父母经常患病,又不愿到镇上居住,为了照顾父母,梁建国不顾很多亲朋好友的劝说,放弃了在镇上建房的打算,在老家建了一栋漂亮的洋房,回家搞起了养羊、鹅、生猪、鸡鸭等的养殖业,继续致富的同时,也对父母尽了孝心。
村里的田维吉老人已年逾古稀,老伴去年病逝后她独自居住,儿子张良宇在镇上做水果生意,为了照顾母亲,他把转包出去的责任地收了回来,一边做生意,一边回家种地,陪伴母亲。
村里年龄最大的梁成老人今年85岁,二儿子在外工作,大儿子在家务农,兄弟俩商量后,由二儿子出钱,大儿子照顾父亲。84岁的曾广先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在外工作,同样通过协商,由三儿子在家务农陪伴母亲。和梁成、曾广先老人一样,村里80岁以上的4位老人身边,不是有儿子,就是有儿媳照顾。
老年人必须有儿女陪伴,不能成为空巢老人,是大平顶村长期形成的一个传统。余庆县推出的“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五心”教育(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闻名全国,把“孝心献给父母”,大平顶村民组的村民们是不折不扣的实践者,他们有一个朴素的理念:一个人如果连孝心都没有,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村里曾经有两位老人去世,去世的情景完全不同,这让村民们记忆深刻。
耄耋老人李德福,儿子在外打工,病危时儿媳曾小平硬是把公公背上背下,甚至拉屎拉尿也要管,人们都说曾小平是最有孝心的媳妇,她却说:“丈夫不在家,我不管谁管?虽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但毕竟是丈夫的父亲,我就像他的亲生姑娘一样,精心护理是完全应该的。” 李德福老人因而走得很安详。
77岁的李德全老人却有些遗憾,那年他得了重病,远在浙江打工的儿子李江志和妻子知道后马上赶回家,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看到老人病情已有好转,夫妇俩便踏上了打工的路程。殊不知刚到打工地,就得知父亲病危,两人又马不停蹄地千里迢迢赶回家,却没见上父亲最后一面,李江志痛悔不已。
看到这样的场景,村民们也跟着伤心,也更加深了他们时刻陪伴老人的想法。
没有空巢老人的大平顶村民组,也没有留守儿童。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想方设法把幼小的儿女带去打工地抚养、读书,没有把他们留在家中。在浙江打工多年的李江武,虽把儿女留在家中,但每月按时寄1000元回来,把孩子托付给弟弟李江文照管,现在大女儿已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儿子在读高中,即将考大学。
大平顶是一个文明和谐的村民组,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治安良好,多年来未发生过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上访率为零,这都得益于良好的乡风和村民们教子有方。村民张贤瑛一家省吃俭用,不惜借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将四个子女培养成大学生和中专生,孩子们都成了国家干部。这成为村民们学习的榜样,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全组村民的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就连年已85岁高龄的梁成老人也有小学文化,还在读书看报。村民组里大专以上学历在外工作的有20余人,有的还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
尊老爱幼,重情重义,注重教育,这些传统美德在大平顶村民组源远流长,成为村庄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