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集成让大豆绿色增产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示范田里传来好消息:经过专家初步测产,示范田大豆亩产最高达247.51公斤,均产195.27公斤,比普通田每亩增产11%,创下当地大面积生产条件下大豆高产的典型。这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领衔的“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项目取得的新成果。
据介绍,这套技术模式集结了8项关键技术,同时研制出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形成了农机、农艺、配套品种有机结合、高度轻简化的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体系。按照技术要求,麦秸覆盖种大豆,能很好地蓄水保墒;大豆收获后,种下一季小麦,此时的麦秸已经腐熟,翻入土地就能成为有机肥。当季做大豆的“棉被”,下季做小麦的肥料,麦豆轮作,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定向改良 抗稻瘟病育种更精准
日前,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利用水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定向改良水稻骨干亲本稻瘟病抗性”通过了专家鉴定:“该技术定向改良的水稻优良品种,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前提下,稻瘟病抗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利用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组成的多系品种在田间展示了良好的抗病效果。”
据介绍,中种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合作伙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并以育种芯片为核心建立起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应用该体系对水稻骨干亲本和组合进行定向改良,极大地提高了抗病育种的精准性、缩短了抗病品种选育周期,实现了改良品种丰产性与抗病性的协调统一。 (据《农民日报》)
微藻技术破解养殖废水难题
日前,“微藻生态 绿倍中国”发布会透露,相关企业将以微藻技术为核心,为养殖、食品及其他相关产业,提供完善的动物营养及生态环境解决方案。除解决困扰畜牧养殖业多年的废水排放问题外,还以提高养殖效能、降低污染排放,做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微藻运用为基础,实现社会生态、畜牧养殖生态、食品加工生态的发展闭环。
据介绍,微藻处理系统属于尖端生物科技,通过食物链的循环利用系统,以沼气、有机肥和微藻系统为纽带的生态链,将畜牧养殖生态、人类社区生态以及食品加工生态联系在一起,优化农业整体资源,做到资源再循环利用,达到减排、绿色及高效的目的,进而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工程及微藻系统的环保高新技术。 (据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