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6月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为战斗力建设办实事解难事 我国妇女儿童人身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给光辉的职业一个坚实的支点 甘肃:将各级妇联纳入土地确权领导小组 同心合力 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 已有9名涉案人员被警方控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特别报道之⑥

同心合力 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

□ 本报记者 耿兴敏

“国家应该强化立法、完善执法,投入资源。在每一环节都应贯彻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说起儿童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李环副教授开门见山。

国家角色不能缺位

目前我国突出的儿童安全问题有交通事故、意外伤害事故、校园内外安全事故等,这些都让人揪心,这些问题都构成对儿童成长的不利社会因素。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角色的缺位。在儿童保护方面,国家应该调整角色,扮演更为积极、更为广泛的角色。”

李环告诉记者,保护儿童安全,现阶段应着力解决如下这些问题:强制推行儿童安全座椅;十二岁以下儿童不得单独在家;遏制幼儿园、校园内来自教师对于儿童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制定和实行更高的儿童食品和药品安全标准;遏制儿童虐待。

国家角色不能缺位。同样持此观点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桂江丰表示:“社会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创办儿童托管所等社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与留守儿童的联系互动,特别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护、心理疏导。” 桂江丰说,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

桂江丰认为,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是家庭,而国家对家庭的外部政策支持不可缺位。

“家庭要进行合理规划,强调家庭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平衡家庭经济发展和家庭心理需求,实现家庭综合幸福指数最大化。” 桂江丰认为,要增强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对家庭的外部支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关于留守青少年的心理支持显得愈发重要。桂江丰建议:政府要为流动人口创造方便携带子女生活的制度与环境,同时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大力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改变留守儿童产生的运行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规模。

社会各界联合发力

在北京童立方文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杨文轩看来:“儿童消费安全牵扯到整个社会大环境,有些积重难返了”。

“相对于发展进程中的整体社会问题,儿童相关问题更显突出,更容易引起舆论反应。我个人认为,从务实的角度,在大环境暂时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形成舆论压力,让相关当事人和机构从心理上有所忌惮。”

杨文轩建议:针对儿童有关的食品、衣服以及其他产品,在政策层面上,制定更为严格的品质要求标准;一旦出现问题,采取重罚措施,并建立问题企业的公开警示制度。

此外,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要多通过媒体,向家长宣传如何识别和回避消费安全隐患。在这方面,杨文轩认为,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只有社会各界联合发力,才是答好儿童友好型社会这张考卷的关键。

分级分层分类建设

针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落差普遍存在的现象,杨文轩认为,解决此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许多商业设施都属于独立经济主体,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杨文轩希望,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方式,强制作出一些要求,譬如新建的商业项目要有有关儿童服务的基本配套。

“然而,仅仅靠立法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还要发挥民间力量。”杨文轩建议,在文化设施方面,可鼓励民间来投资建设,通过政府向民间购买服务方式来实施。这样既能调动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减轻政府管理压力。还要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鼓励在儿童社会化服务方面有更多的技术创新。用技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建设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意识。杨文轩认为,儿童友好型社会应该是分级分类分层的:一是国家、城市、社区、家庭不同层级;二是分类:教育、卫生、医疗、社会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娱乐领域;三是分层:乡村、城乡结合和城市核心区等。

桂江丰建议,推进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有利于儿童的公共设施物品投入和社会保障投入、福利事业投入,满足农村家庭发展的需要,使得儿童及其家庭成为社区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和最大受益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