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春燕 方刚
来电者:
女,31岁,公司职员;结婚5年,孩子4岁。
来电者自诉:
我结婚5年了,刚结婚的时候感情就不好,因为有了孩子就一直忍耐。他性格很急躁,一有问题就动手,对我实施家庭暴力,差不多每个星期一次。
最初我也反抗,也动手,但是打不过他,后来就一直忍耐。我身体不好,为了孩子差点送了命。可是他经常打我,还赶我出门,抢我的钥匙,不让我回去。我挣钱没他多,但是都作为家用;他的钱不给家里,问他要他也不给,一问就掐我脖子。他指责我不能再生小孩或者浪费,有时会掐我脖子,还有一次拿起了菜刀。我长期惊恐、抑郁,去年病重,他也不管我,说我拖累他,还恶语相加。我特别怕他。
他多次跟我提出离婚,都因为财产分割问题没谈拢。但他很喜欢孩子,当着孩子的面会好些。有时候我还觉得他为了孩子想过下去,但是又一直都对我施暴,态度没有改变。我们不能很好地沟通。我总觉得是我身体不好,家务能力或者是管教孩子方面都差点,所以他才对我不好。
他总说我不好,他们家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的观念,他父母觉得他的施暴很正常,不管他。我父亲对我母亲也动过手,但是不太严重,小的时候我爸也打我,我觉得我丈夫很像我的父亲。对于他的暴力,我的家人一开始还很气愤,后来就告诉我别激怒他,到最后就说我活该。
我在单位也很有能力,回到家却很受气,没人能想象得到我的处境。现在我已经被他赶出家门一个月了,孩子在他家,他换了门锁,不让我回去。我去看孩子,他父母也没好脸色。
我受不了了,想离婚,但我没存款又没房子,身体也不好,怕没人能接受我。我的家庭很传统,不支持离婚。离婚后我怎么生活呀,我想就这么拖着吧。
白丝带志愿者分析
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是:施暴者与受暴者均来自充满暴力的原生家庭。作为施暴者的丈夫从小被父亲打,受暴者的妻子也从小被父亲打。家庭暴力具有传承性,当这样的两个人走进同一个家庭,会发生什么?来电者说,一开始她也同丈夫对打,但是打不过他,所以现在总是被打了。
更甚之,施暴者的父母并不觉得暴力有何不妥,所以对于儿子向儿媳施暴的行为不予理会,事实上等于成了暴力的帮凶。而受暴者在充满暴力的原生家庭中,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父母劝她忍耐,甚至说她“活该”,此时,受暴者的父母同样成了暴力的帮凶。这告诉我们:认同暴力的文化与价值观是何等的残酷无情!
受暴者也会自责,自己是否哪里做得不好。这是家庭暴力中常见的受暴者自我责难,这对受暴者是不公正的。任何原因,都不能够成为施暴的理由。
家暴存在的原因是权力的不平等,丈夫想控制妻子,想让她事事都听他的话。此个案中,丈夫实施了肢体暴力,他赚钱不给家用也涉嫌经济控制的暴力。指责妻子不能再生孩子、浪费,恶语相加,均是精神暴力。不让回家,不让看望孩子,或看望孩子时被家人冷言冷语相待,都会对来电者的精神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同样可以视为精神暴力。家庭暴力中许多形式是同时存在,相伴而生的。
来电者的忍耐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也使自己陷入了困境。家庭暴力对受暴者心理、身体的伤害,不仅仅在施暴的那一刻。
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女性受暴者,即使下决心要走出暴力的婚姻,也面临许多非常现实的困难,甚至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
建议
支持受暴者离婚,鼓励受暴者勇敢地站出来,不容忍暴力。不管一方有什么缺点,都不能成为另一方施暴的理由。既然他提出离婚,那就跟他谈谈条件,争取最大利益,不要过分顾忌离婚以后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现在生活在暴力中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后果了。对未来应该有一些预估,但不是所有的预估都一定发生,遇到的困难也会有办法解决。
希望受暴者勇敢一些,不要在经济上过分依赖施暴者,努力养活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在严重的暴力面前,做事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否则可能将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中。提醒受暴者尽量搜集证据,争取社会支持,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暴力家庭中,不仅自己受害,孩子也受害。在家暴中成长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建议受暴者也要对孩子讲明家暴的危害,坦言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留有阴影,传承暴力。
(此个案及分析由白丝带男性终止性别暴力公益热线4000 110 391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