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月12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庭·社区 教育 家长苦口婆心讲道理,孩子为何不买账? 五年级学生不会系鞋带,谁的错? 德国的家长会“私人订制” 留守儿童学习传统文化 教孩子从换位思考中提升情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生活即教育,当家长把一些道理融入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孩子或许会欣然接受。

家长苦口婆心讲道理,孩子为何不买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陈若葵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不认同棍棒和打骂教育,他们尊重孩子,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讲道理,试图使之明白一些事理。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家长自说自话、孩子我行我素,家长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在孩子身上收效甚微。家长们困惑:为什么和孩子讲道理,总是做无用功?

讲道理不要有说教痕迹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目的是让孩子明白是非曲直,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但是,讲道理的过程是一个“告知”的过程,其中,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孩子对道理可能似懂非懂,即便他们可以重复父母所说的,也不一定代表他们就真的明白了,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比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爸爸妈妈的要求和所讲的道理与自己的愿望、好奇心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出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教育,并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讲道理。因为,很多道理仅仅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而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往往不自觉地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流露出明显的教育意图,甚至有时候情绪激动,以势压人,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因为不情愿,他们很可能佯装接受,实则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青春期的孩子还会明知故犯,和父母对着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生活即教育,当家长把一些道理融入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孩子或许会欣然接受。

创造机会让孩子经历和感受

一个人从听别人讲道理到接受对方的道理,中间需要理解、消化、认同、接纳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包括接受者的情绪、讲道理者的语言和行为。而接受者的亲身体验、获得切身的感受,是缩短这个过程的捷径。

很多时候,理解和感受的力量,要比讲道理大得多。体验能调动人的神经系统主动参与,人的精力也会更加集中,对自己体验过的事情记忆深刻。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的任女士一家去香山,8岁的女儿璐璐非穿新买的皮鞋,任女士提醒:“穿皮鞋爬山会磨脚的,换运动鞋吧。”“不,这双鞋很舒服。”任女士二话没说,一家人出发了。结果,才到半山腰,璐璐就喊“脚疼”,勉强往山上走了一段,距离山顶四分之一的时候,璐璐说再也走不了了。任女士拿出事先备好的运动鞋,女儿乖乖穿上,还感慨地说:“爬山还真不能穿皮鞋!”

任女士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以前我们没少为类似的事情争论,常常闹别扭。后来发现,遇到这些非原则性问题,索性就顺着她,让事实说话,一次就管用。”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在安全和底线范围内,面对其不恰当的愿望,暂且满足,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感受、体验、认知,从中获得经验、明白道理,调整和约束自己。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比讲道理更加显著。

讲道理也要讲“共情”

教育孩子,可以借助身边小事,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道理。要想讲道理奏效,家长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认知能力外,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与之共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们才乐于接受父母的道理。

乐乐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乐乐4岁的时候带他到北京自然博物馆,他看到一个展厅的蝴蝶标本兴奋地叫起来,在里面跑来跑去。刘女士当时这样对乐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惊讶也非常开心,感觉喊出来才痛快,东看看西看看是为了比较,但是这里是公共场所,你的喊叫和乱跑会影响其他人,破坏了博物馆里的秩序,你没发现人家都在看着你吗?如果你不能按次序看,我们只能离开这里,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你可以尽情地大喊大叫。你是选择在这里继续看,还是到外面找个地方宣泄一下?”听到妈妈的话,乐乐果然迅速安静下来。

“妈妈知道你觉得如何如何”是一句很有魔力的话。它说出了孩子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妈妈和孩子共情,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妈妈理解和尊重的,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能把注意力聚焦到事情本身上来,在心理上也愿意接受妈妈的话。

所以,家长希望跟孩子把道理讲通,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试图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讲清道理,给出坚持错误行为的真实后果,家长很贴心地“为他们着想”,提出建议并由孩子自己选择。如此,孩子也能比较容易理解家长的道理,乖乖地按要求去做。

父母应行“不言之教”

行不言之教,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即通过父母家人的行为和良好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父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影响孩子。比如,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远离电子产品,家长首先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北京某大学副教授杜清荷告诉记者,从女儿小学三年级起,她就很少催促女儿学习。每天晚饭后,她与先生有固定的阅读时间,目睹爸爸妈妈读书学习,女儿也每每主动写作业、看课外书。“女儿偶尔也玩一会游戏,半小时左右。我和她爸爸在家很少用手机,女儿也比较自律。”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人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接受一些道理。比如,一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彼此尊重、体谅,长幼有序、老幼和睦,在这样一个氛围温馨、和谐的家庭,孩子身心舒畅,情绪稳定,性格平和,就容易理解并接纳一个人要尊老爱幼、有爱心、有责任感、多替他人着想等等道理,并能身体力行。这些道理,是家长“做”出来的,比讲给孩子,更容易令他们接受。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