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真爱的家庭遇上真好的时代 “学习型家庭”里的“学习经”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全面加强妇联党的建设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香玉家庭:

真爱的家庭遇上真好的时代

刘香玉、杨苏勤的全家福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苏建军

走进刘香玉和杨苏勤的家,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看到,满屋墙壁上的摄影作品把太行山的大好风景一一展现在眼前。主人对记者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好时代好政策。

一个真爱的家庭遇到了一个真好的时代。

在困难的日子里相知相爱

20世纪80年代,刘香玉和杨苏勤分别从贫困的家乡来到河南辉县县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那时,她18岁,他23岁。刘香玉贤惠漂亮,她发现了杨苏勤左臂有残疾,便经常帮他。

一年多的相处,他们相爱了。然而,她远在百公里之外的父母知道后急忙赶来阻止这桩婚事。二老走后,刘香玉告诉杨苏勤:“俺村的姑娘15岁基本都定了亲。两年前父母已经在村里给我定了一门亲,家里有工厂,在镇里的单位可以接班成为正式工。”

那年春节前,刘香玉回家过年。在候车室里,她哽咽地说:“记住,大年初三,你到车站等我,要是下午3点最后这班车上没有我,很可能春节前我已经出嫁了,俺娘说媒人一直在催婚。”她叮嘱他照顾好自己,年底把自己的工资一起领了,去买一件像样的衣服过年穿。

32元的工钱,揪心的告别。多少年来,他仍然记忆犹新:大年初三,他孤单地站在寒风中,紧盯着一趟趟拥挤的公共汽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被一个拳头轻轻撞击了一下后背,回头一看:刘香玉笑眯眯地站在他的身后。

他们有特长,又遇到好政策

因为会摄影,1988年,杨苏勤被辉县电业局正式录用,成了一名摄影工作者。此时他们的儿子刚刚出生,当时工资只有18.6元,还要租房。她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四半花,小日子过得也甜蜜。

为了省钱,一家三口从出租屋搬到工作间居住。有时他上午在施工一线拍摄,立马回家冲洗照片,大半天的时间,刘香玉和孩子只好在门外等待。在暗室里冲洗晒影,正常人做也难,况且他只有右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心里急。她开始琢磨胶片冲洗技术,利用废弃的胶卷反复练,还琢磨出两个胶卷背对背冲洗法,掌握了药液勾兑和显影、停显、定影等冲洗工艺,慢慢学会了黑白暗房精准的全部技法。从此,她成了他的全能助手。

相扶相帮奔幸福

每逢麦秋两季,刘香玉就跟着杨苏勤回家务农;她收割打晒,肩挑背扛,农家活样样上手。杨苏勤父亲健在时常说:“难得的一个好媳妇!”1999年8月,婆婆心脏病突发,刘香玉喂饭喂药,一刻也没离开过,两个月下来消瘦了很多;岳父母也经常对亲朋邻里说,俺闺女没有选错人。全村人都知道她是孝敬爹娘的好闺女,她成了周边邻村老人们教育后代的典范。

杨苏勤夫妇多年的勤俭持家,使他们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二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辆摩托车,她学会驾驶,带着他去采访;从工棚到出租屋算起,她们已经搬了6次家,不管搬到那儿,邻居都夸赞这一家人。现在,他们一家老小四代人和谐美满,其乐融融。

婚后30多年,没有她,他吃不了坚果、西瓜、煮鸡蛋。她早起帮他涂香皂洗手,穿衣服拉拉链,日复一日帮他系鞋带。刘香玉说:“我是他一生中的左手。”

采访结束时,他们为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写下了家国寄语:“鲜花的芬芳源自心灵的真爱,家庭的幸福根于祖国的富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