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施
婆婆今年已92岁了,个子不高,满头银发,至今坚持不拄拐,扶着东西自己走。她说一旦拄了拐就再也扔不掉了。
婆婆是天津人, 3岁多时母亲病逝,从此开始了苦难人生。她很小就单独睡在楼梯间那个狭窄的小屋子里,害怕得要命,不敢吭声,吭声会挨打。父亲和继母则热热闹闹地搂着弟弟妹妹们睡在一起。听婆婆说,她的弟弟妹妹全是她一手带大的,家里的活基本都是她干。
上学读书把婆婆从繁忙的劳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她对古诗词有着特有的敏感。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婆婆,老太太就给我背古诗,还给我讲解古诗词的含义。看得出来,老太太以有知识为荣。有次我问她:“如果让您重新来过一回,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老太太一指电视,说:“我要当主持人,去念诗!”这是何等的志趣,九十多岁的老人,受尽了人间磨难,饱尝了世上悲欢离合,然而诗心犹在。她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不是世俗的财富,而是她刻骨铭心年轻的梦。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给她提亲嫁给一个祖籍山西的人。两人在天津生活还算美满,婚后第二年,婆婆生了一个儿子。
然而,婚后第三个年头,噩运降临到婆婆头上。丈夫不幸染上了伤寒,撇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王家来人把孩子接回了山西老家。
十多年后,这个让婆婆牵肠挂肚的儿子,终究没忘她这个妈妈,只身来北京认母。儿子很懂事,跟他未曾谋面的弟弟妹妹们很亲近。尤其对待母亲后找的丈夫非常尊重。
第一位丈夫去世后,经朋友介绍,婆婆嫁给了一位带个男孩的小职员。婚后第二年,婆婆生下她的第二个儿子。婆婆的第二仼丈夫,整天百无聊赖,看谁都不顺眼,既不疼孩子,也不疼婆婆,婆婆整日在煎熬中生活。
经历了上一段苦难,婆婆坚定了自己要做人生命运的主宰者。婆婆离婚了,她独自带着年幼的二儿子,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问她:“北京一位单身农民愿不愿意嫁?”衣食无着的婆婆无奈地答应。就这样,婆婆嫁给了当时是王致和腐乳厂工人的一位朴实农民。
来到北京,生活依然窘困。家里陆续添人进口,公公工资只有48块钱,得养活6口之家,很拮据。就是那样的条件,只要孩子们一拿起书本,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去打扰。无论生活多艰难,婆婆都不忘对孩子的培养,就连看电影、洗浴这类在当时被认为奢侈的事,婆婆也都悄悄满足他们,哪怕只有一两次。
公公十分质朴善良,对婆婆的二儿子(也就是后来我的丈夫)视如己出。二儿子也不负众望,上了北京的大学,圆了婆婆的读书梦。
由于公公收入微薄,婆婆总得出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清理铁路道眼、木材厂砍树皮、沙石场筛沙子。这些都是男人们干的活,可是为了孩子们,瘦弱的婆婆不得不凌晨4点多就起床,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
婆婆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不错。大儿子在山西国有企业当厂长,二儿子和三个弟弟妹妹在北京工作。二儿子还成长为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小儿子下海经商,两个女儿都是国企职工。每年大儿子都来北京看婆婆,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可亲了。婆婆的孙辈们也都上了大学,第四辈也有了。婆婆很满足她现在的生活。
婆婆经常说,说话要慢慢说,跟谁相处都要和谐,要做善事,不然老天爷不会给我这个寿数。婆婆跟着小儿子过,小儿子和儿媳对婆婆照顾得很精心。婆婆处理起家庭关系也很在行,当孩子们有怨言时,她装听不见,说耳朵不好。当说好话时,老太太耳朵尖着呢,离多远都能听见。这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