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唐神龙元年上元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长安城通宵灯火齐明,十余丈号为“火树”的灯柱最为壮观,文士数百人赋纪其事。其中一首《正月十五日夜》为最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穰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塥莫相催。” 这首后来与王安石的《元日》同列描写民俗节日的经典名篇,律对精切、格调清新,其作者正是北宋“三苏”的远祖,官居宰相的苏味道。苏味道文学天赋不错,但政治作为不大。其留名除后人增色之外,还与“火树银花”和“模棱两可”两则成语有关。
武周时期,苏味道几度拜相。他熟悉典章制度,上朝言事从不带奏章,单凭口头禀报便能侃侃而谈。不过他出任宰相数年,只是明哲保身,一味屈从附和、察言观色、
取容于世。其曾对人大谈处世的成功经验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也就是说,做事不可决断明白,要是意见表达太清楚,万一出错,便会授人以柄,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时人因此送他外号“模棱宰相”,这也便是“模棱两可”一词的由来。
官场景观向来百态纷呈,书载清末重臣王文韶逝世,遗像有三帧之多,一跪,一立,一坐。皇帝专使来吊,遗容是跪的,以承天恩;同列于朝的高官来,就是立像;其他客至,遗容就是端坐的。历仕咸同光三朝的王文韶,做的官比李鸿章还多,不管正史野史都载其圆滑。梁士诒给人说王虽有耳疾,但常遇事诈聋。时间长了人就送他个“琉璃蛋”的称号,这看似装聋作哑的王文韶,看来心里比谁都清楚,连死都讲究的这么周全细致,比起苏味道的只会含糊其辞自营当下,显然要更高一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