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6月1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你,就是最美的风景 聆听者的灵魂随着勃拉姆斯的音符飞翔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 电影《血十三》在京首映 《以何之名》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印象——

你,就是最美的风景

邓小平为之题字的明华轮

大芬油画村

谁的远方,不是他人的故乡呢?

可深圳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无论你是久居还是偶遇,都能给你故乡的温暖,也能给你远方的自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钟玲文/摄

“向前走,莫回头”——袁庚说。

昏暗的灯光萦绕,雪白的墙壁之上,六个黑色的大字显得孤孤单单,并不苍劲的字体却散发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袁庚说。

红色的底儿,白色的字儿,端端正正的两行罗列在布满红油漆的木板上,如此鲜艳夺目,曾矗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的这句标语,从历史的尘埃中穿越而来依然“慷慨激昂”……

5月中旬的深圳,骄阳似火,可蛇口的海岸边,却是凉风习习。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袁庚说过的这些名言就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与那些珍贵的文档、图片、手稿、影像,以及那一个个带着斑驳印记的老物件儿,静静地诉说着这样一段历史:先有蛇口,后有深圳,蛇口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中国改革的巨轮从此启航。

风云流转中的奇迹

老照片、旧新闻的峥嵘岁月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深圳。

追溯历史,深圳并不是“新新人类”,6700年前刀耕火种的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深圳又是年轻的,在四十年前,还只是一个靠海为生的小渔村,马路上尘土飞扬、处处是荒野与滩涂,GDP聊胜于无。

然,40年沧海桑田的巨变,今时今日,蛇口从荒凉的小渔村已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区;深圳这个仅仅有30万人的边陲小镇,已是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深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一切,都被记录在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里。

“春天的故事”“袁庚”,由这两个主题展厅组成的博物馆,记载着深圳的往昔,记载着改革先锋人物袁庚的传奇一生,也记载着一个个在历史中刻上烙印的瞬间——那一年,蛇口炮声隆隆、硝烟阵阵;那一年,集装箱“改装”的指挥部里人们忙碌得如火如荼……

这里,不仅铭记开拓者的“功绩”,也能追寻到伟人的脚印——邓小平为深圳所做的一次次批示字迹依然清晰;展厅入口处的一组白色群雕,是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期间,他与杨尚昆、王震等人听取袁庚介绍蛇口工业区发展情况的历史一刻;一个昏暗的角落,邓小平南巡深圳时曾坐过的沙发依旧一尘不染……只是伟人再也看不见,深圳的再腾飞。

2017年,深圳的经济增速保持了8%,GDP高达2.2万亿元,总值已超越广州和香港,位列全国第三。2018年1月23日,百度发布《2017年Q4&年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深圳是2017年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远去的“文化沙漠”

蛇口的海岸边,女娲神像对着蓝色的大海傲然矗立,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宽敞平坦的街道,再不是昔日的模样,那尊屹立在海边的袁庚雕像,眼神一直注视着前方的海域,就这样“永远”下去——深圳精神永在,那片曾经荒芜的海今日已生机勃勃。在时间的熔炼中不断变幻的这个移民城市,也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文化沙漠。

坐落在福田区的雅昌文化艺术馆,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内设11个标准化展厅,每年策划主题展览30余个,年观众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那里有精美的书画复制品,也有世界上最大的艺术书墙——“Artron Wall”,书墙内的藏书涵盖当下艺术、收藏、摄影等领域的精品出版物,精选自2000家国内外出版社的5万种12万册艺术图书,涵盖了中、英、法、德等十大语系……

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大芬油画村,刚进村口就已闻到那浓浓的油彩味道,没有艺术殿堂的神圣感却有古朴的市井气息。认真创作的画师,精美的世界名画、喧嚣的小村庄,却装着大梦想。于大大小小的画廊中穿梭,幻想旧日时光,30多年前这还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水稻村,1989年,一个香港画商来到这里,改变了它的命运——如今,这个小村庄变成了全球生产油画的最大基地,从临摹复制到收购销售,“世界油画、中国大芬”的名声早已远播。

还有,设计馆藏容量400万册、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的深圳图书馆,六万多平方米、充满未来感的深圳当代艺术馆……

今天的深圳,追求存在,努力创新,“沙漠”的影子渐远。纵使太多人说,它的历史轻浅。

相遇即是久别重逢

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浮光掠影间与之亲近,身旁的人们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传来那“南腔北调”的声音,可弥漫在空气中的,流淌在血液里的,都是似曾相识的味道,没有半分纵使相逢应不识的疏离感。

有人说,那就是“家”的感觉。

“深圳,我要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加油,加油,加油!”

“深圳有一种魔力,以至于我一毕业就从北国奔了过来,在这里的两年,让我变得更勇敢,感恩深圳。”

……

离开了蛇口博物馆时,出口处一张张棕色的卡片上,书写着人们对深圳的寄语,一言一词“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每张纸笺背后,都有一个可爱的灵魂:不用问从哪里来,不用问将去何方?只要在这个城市,他们就能寻找到自我、激情,以及归属感。

无论,是来到这里两年,还是二十年。

深圳国际文博会的最后一天,在6号艺术品展馆里偶遇一家名为誉美世界的画廊。不大的展览空间,所展出的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作品,也因为包含了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艺术作品,售价不菲。不过,4~16万元不等的价格,并没有拦住深圳人的爱美之心。一位看起来衣着普通的白衣妇人就对着一面空空的墙壁“捶胸顿足”,原来她前一日才看上一幅价值8万元的作品,待来买时却已经售出。因为是唯一的,她才悔恨不已。

深圳人追求艺术的慷慨大方,画廊里的一位工作人员曹菁已习以为常,一袭红衣不施脂粉的她,说起话来却“甜甜的”。这个已在深圳生活20年的湘妹子,从艺术到深圳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言辞之中都是对深圳的“宠溺”,“深圳就是一个温暖的城市,它的文化气息还有它的包容性,会让我忘记何处才是故乡。现在的我,每次回到湖南,反倒不自在了。”

有这种思绪的,并非她一人,在蛇口博物馆的那些寄语里,也有许多这样的“剖白”。

“给我的第二故乡,爱你,深圳”

“从未这样爱过一个城市,深圳!愿明天更美!”

……

人们眼里的深圳都是热情的,好客的,像一棵巨大的榕树伸展着无数枝蔓,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此栖息。

2017年年底,深圳的常住人口已达到1252.83万人,比2016年年底激增了近62万人。同时,北京的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下降0.1%。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这是从1978年以来,上海第二次出现人口规模缩减。

当一些人逃离北上广的时候,深圳依旧。“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安放不了灵魂”的魔咒在这里骤然失效了。

谁的远方,不是他人的故乡呢?

可深圳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无论你是久居还是偶遇,都能给你故乡的温暖,也能给你远方的自由。

如今,再忆起深圳的模样,似乎比身处远方的当初更加清晰了——那是蓝天白云下摩天大厦的光怪陆离,是夜晚霓虹闪烁的璀璨幻影,是大芬油画村星罗棋布的各种画廊,是街道上“此起彼伏”火红的凤凰树,是蛇口海边那温柔而又亲切的海风……

抑或是,那来自天南海北的深圳人?其实,相遇即是美好,那个在夏日遇见的“你”,就是最美的风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