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曾巩大苏轼十几岁,眉山这位天才未出山之前,在老师文坛宗主欧阳修眼里,曾巩无疑是最为出色的后起之秀,加上有老乡这层关系,欧阳修对曾巩倍加推崇,曾言“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科考,误将苏东坡的考卷当作自己门生的,老先生为避嫌将苏轼点了个第二名,没想到这一次走眼,反使苏轼在这场科考中大放异彩,当然,从侧面也印证了曾巩的实力不俗。
“唐宋八大家”里,常人提及曾巩都稍显生疏,原本还有苏辙,但人家托了父兄的福,团队的名声大。与生性旷达、杂糅百家的苏轼相比,中规中矩的曾巩显得单调多了,文化圈子外的人缘差点也就不难理解。不过在专业的作家眼里,谁也不会小觑这位。王安石就曾赞曰:“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苏轼也评:“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曾巩恪遵儒家正统思想,不像苏轼身上兼具儒释道多种色彩,其文粹白纯正,出入礼乐法度中,被清人称为“醇儒”。后来的“桐城派”主张文章遵守“道统”,便以曾巩为宗师,认为曾巩的身上既有儒家的义理,又有文章的规矩,几乎可与欧阳修比肩。
的确,曾巩文章古雅方正,布局严谨,人品道德亦无瑕疵。父亲亡故后,在他严教之下,曾氏家族先后有十多人考中进士。他从政勤勉廉洁,敢于直言。一次见神宗,皇帝出了个难题,让他评价王安石。曾巩于是说,王的学问与人品,不减扬雄,然而吝,所以不及古人。神宗听了大不以为然,说王安石轻富贵,非吝也。曾巩于是接着说,王安石勇于有为,吝于改过。神宗颔首,若有所悟。有人将此解析为二人政见不和,其实严格讲,曾巩始终游离于新旧党之外,本色做人,两边谁的好也不卖。要讲关系,他与王安石布衣之交,出道后是他将王安石推荐给欧阳修,这才慢慢有了后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