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父母在提高自身物质消费水平的同时,更愿意花大价钱给孩子购买名牌衣物和玩具等。近年来,随着一些真人秀节目火爆荧屏,明星小朋友所穿的各种一线品牌服饰,也成了众多父母研究和“剁手”的对象。
那么,在孩子们心目中,是否在意名牌衣物?他们在意的是什么?家长该注意哪些问题?“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海两地的学生和家长。
大多数孩子对名牌并无概念
“我喜欢粉色的衣服。”
“我喜欢漂亮的、好玩的。”
“我喜欢红色、蓝色还有白色的衣服。”
“我以前喜欢衣服上有数字的,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运动员;但是我现在喜欢衣服上有蜘蛛侠的,穿上特别酷。我们班上有3个同学都穿了有蜘蛛侠的T恤。”
……
“你喜欢名牌衣服和鞋子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小朋友大多数有点“答非所问”,几名特别严谨的小朋友还反问记者:“什么是名牌?”
这些小朋友的父母则告诉记者,“孩子可能还小,好像没什么名牌的概念。”“我儿子也没有名牌的概念。孩子还是朴素一点好,当然我们家长也是。”“我们家孩子对牌子、价格都没有概念,只对颜色有偏爱。”“我们家孩子对舒适度有偏爱,衣服必须穿着舒适。有时候会追求衣服上的图案。”
“名牌包含的品质、品位、风格及身份感,这些东西孩子是没有概念的。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趣味、色彩、美感等,大人的概念更复杂些,更需要外物的特定价值彰显自我。”6岁女孩悠悠的父亲卢先生自从做了父亲之后就对儿童教育颇有研究,他对记者说,孩子喜不喜欢名牌产品,其实是大人灌输的结果。
另有家长明确表示:“培养孩子,最可悲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了‘名牌控’,因此,我自己一直在给孩子灌输经济实惠的概念,不灌输便宜没好货或者只买贵的概念。”
“孩子的生活态度从大环境看受社会风气影响,小环境受家庭环境影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调查来看,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对于高消费和追求名牌并不敏感,这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在提升,整个社会风气对于物质的“饥渴感”也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理性,富裕起来的国人,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因此,整体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对于是否穿戴名牌没有那么敏感。
“我们学校的孩子基本没有追名牌的现象,孩子们和家长都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了。”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教师冯老师表示。
享受品质生活同时避免非理性攀比
记者采访的十多名小朋友及其家长,只有家住上海的常先生给出了自己女儿的“反面教材”:“我女儿上幼儿园,一次她回来说,某某同学说有‘对勾’的鞋子才是真的运动鞋。”
“面对女儿要买有‘对勾’的鞋子,只有给她解释什么是名牌。”常先生说,“我告诉女儿,运动鞋有不同的牌子,‘对勾’只是其中一个,咱们去试过有‘对勾’的鞋子了,没找到尺寸合适穿着舒服的,就买了其他的。衣服鞋子只要穿着舒服、合适自己就好。”
“其实这件事情也没什么,这种品牌大家也消费得起,女儿也不会相信我们买不起,这个事情对她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常先生说,但是,邻居有一辆保时捷敞篷小跑车,女儿路过时常会跑过去摸摸这摸摸那,我只能说买不起了。
“女儿今年五年级,虽然还没有品牌意识,但她知道有些衣服穿起来透气、吸汗、舒适,而有些衣服不够透气舒适,鞋子也是,她会注意到有些轻便、跑步舒适,有些就比较闷脚。”郑女士说。
也有部分孩子已经意识到名牌问题,但是对于名牌产品他们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们小孩眼里的名牌可能跟你们大人的不一样。我们喜欢的名牌都是那些体育明星代言的运动品牌,你们大人的名牌都是贵的。我喜欢名牌是因为大家知道这个牌子,而且那些明星能够做广告肯定是因为东西好、穿着舒服,我可以理解他们已经替我们试过了,有人替我们把关,而且我觉得詹姆斯、梅西,C罗这些明星不会随便代言,他们代言的东西放心。”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竞一说。
“我妈妈经常给我买一些名牌鞋子,但是,我对名牌不是特别向往,我觉得鞋子只要穿着舒服,大小合适、材质符合标准就可以了。衣服、玩具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颜色鲜艳、图案清晰、材质符合标准,很有趣就行了。”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慎行(化名)说。
张慎行同时说,班里有些同学很喜欢吃有名的餐厅,如私家菜馆,吃起来特别贵,但自己觉得一顿饭只要吃起来可口就算是一顿美餐了。
对此,殷飞表示,部分家庭在整体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会比较重视生活品质,对吃穿的讲究也变成常态,而不是出于与人比较。
“因此,作为父母需要考虑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部分地区和家庭发展还不充分,在孩子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在学校的其他儿童的心理感受,建议在集体生活中还是需要尊重学校的制度安排,统一以校服等方式来避免儿童的非理性攀比,弥合阶层差异在儿童身上的突出表现,从而培养心理更为健康的儿童。”殷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