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底的毛衣是母亲亲手编织,那是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此时静静的摇曳在作者的记忆中,多少个灯下的背影,多少个日夜遥望的车站、街道、窗前,都在这千万结中凝作亘古的相思,心有千千结,结在这“碑前至爱二三人” 。
■ 雨季
周达先生的诗极多,触角涉及方方面面,多以抒发人生感悟为主,视角独特,想象丰富,在诗界独树一帜,在诗友中享有美誉。原以为开朗乐观豁达的周达先生,生活应当是相当完美的。然而读过一组他怀念母亲的诗之后,深深被他的赤子之心打动。离家求学的生涯,在诗人的成长中平添了刻骨的乡思,这乡思连着熟悉的山水、连着深情的血脉,几十年幽思熬成化不开的情结——思母。这千年的话题如慈母手中的线,一直萦绕在周达先生的心中,殷殷成血,拳拳赤子心,汇成一首《母亲忌日》:
石门风雪暗,岭海雨冥冥。
遣梦临泉路,燃香候户庭。
思深双泪尽,宵永一灯青。
从此生涯事,无人仔细听。
该诗极其沉痛地描写了对阴阳两隔慈母的思念,最是血泪交织。张宗子先生评:“从此天涯事”一联,读过便不能忘怀。人有了子女之后,更能体会做父母的不易,也更明白母亲对形成自己人格的巨大力量。当代诗人,似达兄这样母子情深,追怀之作既多而无不诚挚感人的,究竟不多。
紫光先生亦点评此诗曰:读来悱恻动心。 一篇佳处不可句摘。章句俱好。深情所至,鬼神助之。情到真处,体势作用自然显现……八句如演绎八集剧情,融洽得体。场景、情节,历历在目。不言悲,而人子读之不能堪其伤感。
此评语贴切妥当,乃读诗之人与诗人深切相通。“石门风雪暗,岭海雨冥冥。”石门指石门峰,武昌九峰之一,武汉一处墓地,诗人母亲长眠之地。母亲忌日,诗人在广州大雨中祭奠悼念武汉大雪覆盖下的母亲,眼前一片凄迷。忌日的凄风苦雨,是实景亦为诗定调。“遣梦临泉路,燃香候户庭。”此句将思母之情从回忆拉回到现实中来,独守庭户燃香祭奠。“思深双泪尽,宵永一灯青。”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念之深,情之切,可见一斑。
另一首《母亲节用鲁颂兄韵》更是深深打动我,不忍卒读。诗言志,词言情,而周达先生的情志早已合二为一,沉郁与逸远兼而有之。
北上凯风吹棘薪,岭南萱草几冬春?
寒泉出涧声如泣,悲泪鲠喉心自陈。
箱底毛衣千万结,碑前至爱二三人。
天增一个清明节,专与痴儿思母亲。
“北上凯风”“岭南萱草”让人想起诗人与母亲相距遥远,在墓前凭吊不得。人们常将萱引申到萱堂,那是母亲的居所,与“几冬春”连读方知,此沉痛之语焉!
“寒泉出涧声如泣,悲泪鲠喉心自陈。”从诗中可知,那化不开的寒,如泉出涧,声声如泣泪,寒泉之思,如鲠在喉,许多话想说没说出来,澎湃于心,人间至痛莫过于此。儿子对母亲的爱,诗笔寥寥数语岂可陈述完整,作者诗意的表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爱和痛。
接下来诗人以实笔写到“箱底毛衣千万结”,箱底的毛衣是母亲亲手编织,那是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此时静静的摇曳在作者的记忆中,多少个灯下的背影,多少个日夜遥望的车站、街道、窗前,都在这千万结中凝作亘古的相思,心有千千结,结在这“碑前至爱二三人” 。
“天增一个清明节,专与痴儿思母亲。”足以令人动容。父母健在的清明节是没有感觉的,母亲逝去方觉情何以堪。这无奈的慨叹能打动所有痴儿赤子之心。
陈仁德先生评:周达先生短短九年内有如此多的思母之作,且全是泣血锥心之语,感人至深,并世恐不多见。看似寻常语,却直击人心,非至情不能道。
周达先生乃大孝之人,年年读其忆母之诗,令人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