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高敬
近期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变成“冰雕大楼”等雾炮车喷淋干扰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案件被曝光。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1月31日表示,地方要端正政绩观,在改善环境质量上下功夫,绝对不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打歪主意,动手脚。不管是否有意为之、是否影响数据质量,环保部对干扰环境监测的行为都“零容忍”。
对干扰环境监测“零容忍”
在当天环保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刘志全介绍,江西、宁夏等地的案件都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例行检查时,通过在线数据审核分析或通过远程监控和第三方运维机构发现数据异常或人为干扰监测行为的。环保部接到线索后已致函相关省份要求调查处理,各地认真核实干扰问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了严肃处理。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整体在全面提升,这种案例是个别现象。过去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确实发生过堵塞采样头等问题,环保部进一步严格了有关规定,未经批准非运维人员不得进入站点,谁进去谁承担责任,若因工作需要进入站房,需按程序报批。同时,监测站点设置了警示标识,加装了监控设施,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搭建了在线远程质控和异常数据审核平台,能够及时发现数据异常。
刘志全分析,出现这类问题确实有个别地方存在考核压力大的因素,但主要是地方不正确的政绩观。“希望地方在改善环境质量上下功夫,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打歪主意,动手脚。”他说,不论是弄虚作假还是干扰采样环境,环保部都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为减少此类事件,环保部将启动环境监测条例制定工作,并将会同中组部等制定关于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的管理办法,构建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各地已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纳入当地“12369”举报受理平台,公众可以随时举报,并对地方查处结果进行监督。
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减少地方干预
继全面完成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后,国家启动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从2017年10月起,全国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开展采测分离,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并按新的机制进行分析化验,原始监测数据直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2018年,我国将实现2050个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实现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模式。
刘志全介绍,过去地表水水质是属地监测,断面在哪个省、哪个市,就由哪个省、市自己来测,测完数据报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利用这个数据对地方进行考核。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预,且各地质控要求也有可能不一致。
他说,通过采测分离,实现了“谁考核、谁监测”,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预,减轻了基层压力和负担,是环境质量监测机制的重大改革,有助于监测数据独立、客观、公正。
地方没有了干预监测数据的途径,是否会发生“好水”比例下降?刘志全介绍,从2017年全年看,一至三类水即“好水”比例为67.9%,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劣五类水比例为8.3%,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从2017年10月采测分离实施三个月以来,监测数据与上年同期相比,“好水”比例的确有所下降。“这仅仅是三个月的情况比较,更进一步的结论,我们还会继续跟进。”他说。
为提高地表水监测质量,环保部将加大自动站建设,以四小时出一个监测数据的频率完全改变现在一个月监测一次地表水的情况。自动监测站建成后,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出现异常情况能实现自动报警,将对环境预警和考核评价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底有望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刘志全介绍,2017年环保部初步建成了包含38880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包括背景点、基础点、风险监控点。全国布设2481个背景点位,以反映土壤质量本底浓度水平;布设了16393个风险监控点位。
“从环境角度看,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所有土壤类型、县域和主要农产品产地的全覆盖。”他说,环保部已经在组织开展全国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
下一步,环保部将推动与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共享。他说,目前三部门已基本达成一致,未来会将国土和农业部门的近4万个监测点纳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
他表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概于2020年底完成,经过部门会商、数据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将会向社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