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的我们,总是在现实生活里过得焦灼不安,总想着理想的生活在别处,总渴望抛下眼前鸡零狗碎的苟且,去寻找诗和远方。其实身在别处,却原封不动地揣着之前的欲望、贪婪、焦虑、执拗、极端,换汤不换药,仍是无济于事。世界不欠谁一个自在,不是你一到世界里去,它就奖你一个未来,还你一个自在。哪怕跑遍世界,只往外求,也寻不来你要的安心。形式上的别处和远方,换不来真正的诗与生活。陶渊明说过,心为形役。没错,欠你一个自在的,只有你自己。
■ 谢与一
我到南半球也快一年了,外面花红柳绿,永远的蓝天白云,我却有点“一年之痒”的不自在。语言不通,无所事事,大多数时间一个人呆着,经常闷一整天不说一句话,无价值感如影随形。
当初那些激动,那些夹杂着恐慌的憧憬,那种离开了就好了的解脱感犹如昨天。表面上是为了女儿读书背井离乡,仿佛做出了多大牺牲似的,实际上内心深处我必须承认,当时我的整个状态很糟糕——人到中年,辞职、无业;父亲生病、离世;孩子小升初……甚至家里的狗咬坏东西都能让我失控,觉得多呆一天就会垮到无底的深渊。
离开!去从来不曾到过的远方,也许是一个救赎,一个开始,是一个找回自己的捷径。只有我自己清楚,比起做一个为了孩子的伟大母亲,到异国他乡,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芸芸众生的我们,总是在现实生活里过得焦灼不安,总想着理想的生活在别处,总渴望抛下眼前鸡零狗碎的苟且,去寻找诗和远方。有一些人,包括我自己,的确“勇敢”地走了那么一步。
然而,近100年前的鲁迅就问:娜拉走后怎样?今天的我们,去了远方之后又怎样?
一年之后,我得承认,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安然。总有朋友对我说,佩服你的勇气,羡慕你的诗和远方。如果我说,离开不是因为勇气,远方也没有诗和自在,你会不会觉得矫情?
与其说我遵循内心,不如说是某种逃避,远方倒是远了,但与诗无关。
再说说两个令我们佩服且真正遵循内心的朋友: D,放弃一切到一个小镇做了自在闲人;梅,卖掉市区的房子,全家搬到偏僻的乡下定居。
D在我们眼里算人生赢家了:民企高管,身家千万,妻美子慧。快40岁却突然辞职,离婚,学年轻人骑行到西藏,又辗转到了云南,最后落脚一个靠近大理的不知名小镇开了间客栈。
他的客栈房前大片稻田,屋后一条小河,不远还有一座小山,种满玫瑰和茶花。每天除了打理客栈,他就房前屋后转悠,读书、画画、做木工活,像风一样自由,像云一样自在。他的客栈风格是极简的,但又配备各处搜罗来的老家具,房间里挂上他亲手画的油画,生意火爆。他的客栈俨然红尘外的桃源,他更成了我们景仰的响应内心呼唤逃离现代都市的样板。
梅定居乡下据说是为了孩子有一个真正的童年,而不是早早被才艺、幼升小绑架的人生。夫妻俩辞了职,卖了房子,在丈夫远房亲戚所在的山沟里长租了一幢上百年的老屋,加固,改造成一个梦中家园。因为他俩是那里唯一的知识分子,老乡们都把孩子送来熏陶,于是他们建了一个袖珍学校,每天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玩,也教授一点知识。这个所谓的学校也收费,不过收一点米、土豆、腊肉什么的,真正的“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两人反而不断往里贴钱。但是一家三口都很快乐。梅在朋友圈写:“活了30几年,我第一次感到如此自在,以前那些鸡飞狗跳的生活,真的过在狗身上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之地,一个自在安然的所在。谁都在心里向往诗和远方,却少有人有D和梅夫妻那样放下一切的勇气。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只在临渊羡鱼,再多的梦想都止步于现实,而勇敢的人奔向诗和远方之后呢?
那位传奇的D,在某次老友造访时喝醉了酒,涕泪纵横地说后悔了,看不见的角落里并没有他要的大自在,他只不过是从一个牢笼跳进了另一个牢笼。然而酒醒之后,这个伤筋动骨换来的角色,他还得不动声色地演下去。
的确,D辞职去西藏,骑行318,云南开客栈,城里人“四大俗”他就占了三大,还想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还中年转行,以为自己是思特里克兰德玩月亮与六便士?
梅和老公算是有个美好的结局,孩子有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夫妻俩又找到了散发理想主义的事业,然而也不是毫无烦恼。农村的条件毕竟不能和从前的优渥相比,曾经食甘餍肥的肠胃有时会抗议,单调的夜晚也会时时寂寞,特别是当苍蝇蚊子到处飞,以为淳朴憨厚的老乡各种搜刮勒索的时候,心里都还有些隐隐的懊恼。张爱玲奶奶早就说过,华衣上爬满了虱子,换一件衣服还是有虱子。
无论是时髦的逃离北上广也好,乡下寻梦农夫山泉稻花香也好,像我这样带着孩子漂洋过海也好,人人都在努力奔赴梦想中的远方和未来。只不过都以为美好在别处,其实身在别处,却原封不动地揣着之前的欲望、贪婪、焦虑、执拗、极端,换汤不换药,仍是无济于事。
世界那么大,世界也很无奈,但是世界不欠谁一个自在。不是你一到世界里去,它就奖你一个未来,还你一个自在。哪怕跑遍世界,只往外求,也寻不来你要的安心。形式上的别处和远方,换不来真正的诗与生活。没错,欠你一个自在的,只有你自己。
我有一个兄弟,浙江富二代,一身正能量。但是他很苦恼。他什么都有了,钱有了,事业也有了,老婆有了,一切都好。可他为什么还那么空虚?他变本加厉地读古书,练书法,甚至混在女人堆里练瑜伽,又捡起大学时的爱好拉几个人组了个乐队,到处选秀演出。可他还是不快乐。他说我什么都不缺,可心总是在半空悬吊着,找不到一个安放处。
因为你的心只有你自己负责,再多的关怀理解都是隔靴搔痒。歌德笔下的少年:“向天空他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当你还能为心里的那点儿不自在苦恼,你该关起门来庆幸,庆幸你没病没灾,饱暖无虞,才有闲心有力气为最美的星辰和欲望烦恼。
但不要像少年一样偏执,想要得到大自在的人没有幼稚的特权。你必须呵护少年般纯净的梦想,如少年般去行动,但要加持阅历后的智慧,历练中的妥协,中庸式的选择。
记住,诗和远方的祖师爷陶渊明说过,心为形役。他还说,心远地自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