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2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记录 下聂庄: : 记忆中的乡愁回来了 “年轻就是好,什么都不怕” 遇见老农具 跌进旧时光 奶奶的烘笼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聂庄: : 记忆中的乡愁回来了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丽婷

出石家庄市,沿着宽敞的山前大道向西行,就到了西山森林公园。初春暖阳,攀登上去,极目远眺,下聂庄就静静地卧在三面山坡环绕下。

据说,聂姓先民最早在此开荒种地,因为路途较远,人们便在此搭窝棚居住,在明朝天启二年以姓氏立村名为聂家庄。

沧海桑田,是消失还是延展,是聚合还是分裂,一切都在时间的掌中。聂家庄,在繁衍生息中分成了上聂庄、下聂庄。

下聂庄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或许,只有村中央的那棵静默的古槐树看在眼里。据说,它在此矗立了500年。春节里,村民再次用红色的绸布裹住树身,像敬奉神灵一样敬拜着这棵古槐。

相传,1927年,晋奉两军交战于获鹿,进攻至大李庄的奉军,从大李庄村西的西岗坡向下聂庄西山晋军阵地炮击。一发炮弹呼啸着向村内大悲寺飞来,恰被寺门前的大槐树挡住,从而挽救了在寺内躲避战乱的近百人的生命。1971年村内古树要被砍伐变卖,村民纷纷请愿,此树才被保留存活至今。

虽然,古槐“千疮百孔”,但村民们用智慧将它修复。粗裂的纹理、灰褐色的树皮,用钉子愈合了“伤痕”。年复一年,它依旧倔强地萌发新绿,然后绿荫如盖,给村子带来无限生机。

和这棵老槐树一样,下聂庄,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有过种种遭际,又经历层层蜕变,如今已化茧成蝶,出落成另一番模样。村口新竖起的村标——一座凤凰展翅的金黄色雕塑,正合寓意。

村支书仵风书说,下聂庄的“变”,落差很大的。或许就是这样的“天上地下”,才让这个小村庄更具有标本的意义,也更增添几许魅力。

逃 离

仵风书土生土长在下聂庄。50多年的岁月流转,他和家乡的联结很深,一草一木的变化都在他的记忆中“存储”。

“我小时候,日子虽然清苦,但乡村的环境可美啦!村里有青青小河潺潺而过,婶子大娘们在河边的石头上捶洗衣服,我和小伙伴们挽着裤腿,用小石头在河里筑坝,捕鱼捉虾,可快活了!”儿时的图景定格在仵风书的记忆深处,成为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

20年前的某一天,下聂庄的“噩梦”来临:村西南的峡石沟成为石家庄市的垃圾填埋场。“每天一辆辆的大车往这儿开来,每天800吨呀,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这里处理。漫山遍野、满街满树,到处是随风飞舞的塑料袋、废纸,臭气熏天,夏天不管多么炎热,村里人也紧闭门窗。”仵风书说起这段日子,眉头紧皱。

村里的生态环境坏了,人心也乱了,一些村民上访告状,“那时候村里有一辆130卡车,动不动五六十人坐上,就冲到市委门前告状去了。还有,村里不能来小轿车,一来就给围住了,认为当官的来了,要告状。”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民“逃离”家园,想办法到外边居住。

村子越破就越没人气,越没人气就越破,“垃圾村”“空心村”“上访村”……这些“帽子”压得下聂庄“喘不过气来”。

拯 救

2004年,已“逃离”到县城开饭店的仵风书被镇里领导动员回村,担任村支书。他妻子不愿意他回村,把他的车钥匙和手机都给扣下了。

“2003年下聂庄换届,就选出两村委委员,两年换了五个村支书,我是第五个。”仵风书说。一回来,村民们就上门要账。他叫来会计一问,村集体账户上只有1260元,还“趴”着600万元的外债。

老岳父也给他打“预防针”,村里情况复杂,不要随便去串门。仵风书听了老人的话,20天就待在村部里。

“这不行啊,工作得有突破,得打开局面。”躲避不像仵风书的行事风格,他开始转变思路,谁叫就上谁家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三个月的时间,原先村里形成的对立两派,慢慢地“界限模糊了”,曾经过年不拜年的叔伯弟兄又开始走动了。

“我哪派也不参加。开饭店,村里人进城上我那儿吃饭,如果是办事一分钱也不要,如果说来上访告状,一分钱也不少。”仵风书说。

2006年,市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村里开始有了十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党员干部事事率先垂范,从一点点整治,一点点理顺,一点点发展,直到2012年村里的外债全部还清。

蜕 变

尽管冰冻的土地尚未复苏,但下聂庄环村的核桃经济林依然颇有气势,一旦春来,它们就会变成一条翠绿的带子,系在村庄的腰身上;村内干净整洁的街道,水流淙淙,绿树成荫;一排排灰瓦盖顶、蓝砖飞檐,画有水墨画的洁白院墙,让人恍若置身江南水乡。

“群山环抱、曲水交流、碧桐佳树”,记忆中的美丽乡愁又回来了。

这份美丽的“回归”,下聂庄经历了三年的时间。

2014年,河北省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下聂庄成为省级重点村,石家庄市农工委包村,与村“两委”开始重新规划、打造这个小山村。

2015年、2016年,河北省开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下聂庄继续发力。

这样的“强劲东风吹拂着下聂庄村”,村“两委”班子很懂得借力、借势。但是改变百姓几百年的生活习惯,几百年的小农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柴火、煤堆沿街堆放,这儿辟出一块建小屋,那儿腾出一块搭窝棚,随意得很,拆除这些不是一句话能办到的,还有用了几百年的‘连茅圈’……”

虽然不容易,改变还是开始了。党员干部带头,妇联发动妇女,手把手地教,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将堆积了几十年的垃圾一车车清运出去,拆除违建;将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主次街道为水泥路,小街巷则铺设了便道砖或特色石板;主路两侧还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将“连茅圈”全部改造成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为保持环境卫生,村里为每户村民配备了垃圾桶,成立了专职保洁队伍,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清运垃圾。

农村面貌要有一个大的提升,“面子”和“里子”都要顾及。下聂庄村重新铺设了饮水管网,实现了24小时供水,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村里还投资154万元铺设了污水管网,建起了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污水无害化排放,并利用处理后的中水打造了荷花池塘。

展 翅

“环境美、人心顺、产业旺”,这是仵风书和下聂庄村民的共同心愿。

下聂庄是幸运的,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又赶上了一连串的发展机会。石家庄市打造西部太行山风景区,下聂庄就列入其中。景区的山前大道、西山森林公园、西山长青游乐场等等,都和下聂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创意乡村旅游,也成为下聂庄发展的核心定位。“我们建起了一个家庭足球场、两个垂钓场,三个大型农家乐,四种(杏、苹果、枣、核桃)果木采摘园。2017年重点做旗帜电商,借助互联网打通村子与外边世界的新链接。”仵风书说。

2016年,村里联系旅游局,把下聂庄村定位成骑行爱好者必经的一个歇脚点,许多骑行爱好者在这里休息、采摘果蔬、品尝农家饭。“如今城乡生存环境翻了个,城市污染,PM2.5浓度居高不下,山区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绿树成荫,渠水潺潺,山泉成了富氧水,真是北方的小江南。”一位骑行者感慨地说。

曾经“逃离”的村民看到变化后,也纷纷回村整修或翻盖房屋。如今的下聂庄有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昔日旺盛的人气渐渐恢复。古代有一出戏叫《凤还巢》,下聂庄正在唱现代版的《凤还巢》。村口竖起的“凤凰展翅”雕塑,也有“迎凤归苑”的意思。

在河北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工作的聂淑萍,退休后选择了回老家居住。夏天去过她家的鹿泉区妇联主席贾秀敏说:“那可是鸟语花香,一盆盆绿植,一棵棵挂满果实的树,一丛丛绿色的蔬菜,把小院装点得生机盎然。这是我们评出的响当当的‘美丽庭院’。”

村里不仅生态环境美了,淳朴向善的乡风文明、古色古香的乡土文化也在反哺、滋养着这个美丽山村。村里原本有唱戏的传统,有一个小剧团,后来因各种原因,演出中断。现在,仵风书把自己的院子贡献出来,建成了“丝弦小院”,劳作一天的村民到“丝弦小院”吼上两嗓子,是一件幸福惬意的事儿。

“我们村可美了!你看,那原先是个污水坑,现在成了荷花池塘;你看,这原先是河,后来也干了、脏了,现在又有水了,上边做成的丝瓜长廊,夏天看着可好看呢!” 正在往垃圾箱里倒垃圾的一位妇女说起下聂庄,掩饰不住的自豪。

迎春花快开了,杏花也要开了,白的、黄的、绿的,绚烂的色彩又开始描画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批批城里的客人,也开始从喧嚣的都市走出来,走进下聂庄,到这里寻找宁静,寻找诗意,寻找生活的本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