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27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人生品悟 火车上的代际风景 阳光的味道 如果孤独也是一种命运 装 修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孤独也是一种命运

□ 水木丁

看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人问我值得不值得去看,我才想起来整个的观影过程中竟然完全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完全进入了比利的世界,看他所看,思他所想。但这体会也许本身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因为太进入情景,所以完全没时间去考虑什么技术问题。主要是因为开演三分钟后我就开始鼻酸,我也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感到不好意思,但是当比利回到家,和一家人一起吃饭,家人吵了起来,妈妈突然一拍桌子的一刹那,看到比利被吓得一哆嗦,我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流下来了,后面的戏基本就是哭着看完的。

为什么要哭?一次看《安娜·卡列宁娜》的时候,记得有一段,是列文在一个政治场合遇到一个地主,两个地主就聊起天来,然后我读着读着,就哭了。大概是因为那段平平常常的对话,充满了人生的无奈和艰难,是平常人看不到,也体会不到的心灵深处的痛苦吧。可是托尔斯泰看到了,记在心里,写了出来。看比利·林恩的故事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一个导演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他自己能看到什么,能让观众看到什么。

小小士兵比利·林恩的故事并不复杂,所谓“战争创伤”这种理论性的名词,我们也都听说过,但是真正的感同身受,恐怕没人能做到。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学会了一条心理学知识,不要随便对经历过苦难的人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为你理解不了。也不要对他们说”我懂你的感受”,因为你感受不到。

比利从遥远的故国,回到自己的祖国,他从前是一个普通人家的不引人注目的男孩,他的内心也许是孤独的。他现在成为了整个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终于被人看见了,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可他的孤独没有消失,反而膨胀起来,变成了和他的名气一样的大的东西。荣誉,爱情,赞扬,金钱……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一一的从他的身边经过,但是他感到的却是越来越孤独,不被人理解,人人看到他站在眼前,人人觉得自己懂他,他们赞扬他,评价他,定义他,人人觉得自己能看到他,其实没有人看得到,他的悲伤那么大。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人们在赞扬你生命中最惨的一天,那感觉真是……

看到即慈悲,被看到就是被抚慰。看到很不易,同床共枕的夫妻,深爱着对方的父母和子女,同学,朋友,同事,每天都生活在一起,每天都能遇见的人,却彼此看不到,我们每天生活在人群之中,四周都是明眼的人,想要刷点存在感,内心却无比孤独。

很多人说李安这部电影的态度很模糊,甚至是没有态度,我觉得他当然有他的态度,看电影这种事,有时候是走脑的,有的时候需要走心,有很多东西需要的是感受,而不是去用逻辑思考。这很神奇,完全不能靠讨论和逻辑思维能达成共识的,走心这种事,如果谁的心门是紧闭的,眼睛闭上的,他感受不到,看不到,那也确实没办法去强求。

士兵比利·林恩最后做出了他的选择,在和姐姐告别的时候,他说自己可能到死都是个处男了。这一天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时刻。也是文学里常提到的一个精神顿悟的时刻,这个小故事像极了乔伊斯的小说,在故事的最开始,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是希望比利能做出留下来的选择的。

这有什么难的呢,不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吗,他是战斗英雄,有足够正当的理由离开部队,爱他的姐姐,用力地在抓紧他,新认识的姑娘也许能发展一段美好的爱情,他可以把他的故事卖给好莱坞换一笔钱,他的好形象让他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是难事,而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和平的世界里活下去,他不是一个家国观念深重的小伙子,经历过了这短短的一天后,也已深知战争的无意义和虚无。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回到战争中去呢?

因为他的孤独太巨大了啊,他的悲伤也太大了,好像房间里的大象,已经大到了他身边的人都看不到,姐姐很爱他,虽然不懂他,但是给他找了心理医生,可心理医生能帮他什么呢?萨特说,他人即地狱。那么对于比利·林恩来说,这一天如果不是还有队友,队长陪伴在他身边,这一天就可以说是一个由所有赞扬他,关注他却不懂得他的人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地狱。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他回到了他的队友身边,回到战争中去,那不是什么为了荣誉为了国家的选择。那是他,一个求生的人,唯一能做出的选择。因为这个世界上,祖国已不是家,伊拉克更不可能是,此时的比利,能做到的决定,可能只是回到那辆装甲车上,回到他的队伍中去,一个叫比利·林恩的士兵的内心,才能感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真正的链接,才能觉得自己真正被看见和被懂得。

纵使一切重来,再给你一百次机会,在当年,当时那样的情况之下,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尽管事情过后你也许会后悔,也许觉得自己再来一次,一定会选择另一个答案,但其实并不会,这也是命运。在电影的最后,比利懂了,也接受了,所以他走了,这和爱国无关,反战无关,只和一个叫做比利·怀恩的小小士兵的命运有关。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开始时我和比利的姐姐一样希望他留下,电影结束时我理解了他的选择,因为我看到了,我自己也被看到了,这就可以了。

电影结束之后,我在街上走了一会儿,脑海里一直回想起里尔克的那句诗: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我想接一句:谁此时告别了故乡,就将永远流浪。如果孤独也是一种命运,那么我们也只能接受它,不是吗?但是我爱你啊,在孤独中静静地用目光陪伴着我的人,谢谢你看到我,我想告诉你,我也看到了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