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和爸爸
2012年伦敦奥运摘金时刻
9月1日,帆船“女神”、伦敦奥运冠军徐莉佳告别赛场上的“铁娘子”形象,走进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和华师大四附中,为孩子们送上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这位上海姑娘,天生右耳听力有缺陷,左眼视力也受到损害,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海的女儿,踏浪而歌。
其傲人的成绩当然得益于专业训练,但和良好的家教也密不可分。那么,在她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家教故事?我们不妨一起来分享一下。
人物档案
徐莉佳,1987年8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女子帆船运动员。10岁开始练习OP级帆船,2001、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帆船锦标赛OP级帆船比赛的女子冠军;2008年8月获得北京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季军;2012年8月在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赛中获得金牌,是中国帆船史上在雷迪尔级中的首枚奥运金牌;2012年8月13日,成为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
圆 梦
1987年,徐莉佳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莉佳的父母都十分热爱体育运动,小时候也曾有过当运动员的梦想。“踢球、跳伞、气枪……”父亲徐俊法回忆起来也显得颇为神往,“那个年代,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运动。”可惜,由于身体素质、个人天赋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都没能达成自己的梦想。所以,让莉佳走上运动员这条艰苦非凡的道路,既是一种机缘,更是父亲一直以来的梦想。
徐莉佳4岁时,父亲看到了一张游泳队的招生通知。夫妻俩商量以后,就带着小莉佳去了。令夫妇俩高兴的是,小莉佳从第一天进游泳队开始,就表现不俗,相比同龄人显得胆子更大、反应更快,而且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动作完成得比别人都要好。
四五年的游泳生涯转瞬即逝,1998年,徐莉佳被教练张静相中,从上海长宁区体校游泳队改学OP级帆船。这一下子仿佛让徐莉佳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个起点。
一开始,小莉佳只是觉得帆船更好玩。但宽阔的大海,隐藏着比泳池多太多的危险。
1999年的一天,只有12岁的徐莉佳正在练习OP级帆船。“那是在福建,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天灰蒙蒙的,风也不大,教练让我们不要担心。但我们到了外海准备练习的时候,天突然刮起了大风。”徐莉佳回忆,“5米/秒、10米/秒、20米/秒,风速很大。浪也非常高,足足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在波峰和波谷之间,根本看不见队友的船,感觉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离死神那么近。”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选择弃船保命。没想到,保障大家安全的教练艇,却最先被吹翻了。在海上漂泊了两三个小时,徐莉佳和队友们在天黑之前,总算顺利到岸,真是一次死里逃生。
在教练的悉心教导下,徐莉佳成长迅猛,没过几年就一举在2001年、2002年两届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中获得冠军。“慢慢地就觉得,走这一条路真是走对了。”徐俊法颇有些感慨地说道。
顽 强
徐莉佳从小就特别懂事乖巧,让父母深感欣慰。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够好,队里的训练也很艰苦。“可是莉佳几乎从来不会喊苦喊累。每次都要第一个赶去集合,有时候我劝她歇一歇她也不肯。”徐俊法说。
离开游泳队开始帆船生涯的徐莉佳,年仅10岁便离开父母过长时间的集训生活。徐莉佳回忆说:“那时候和爸爸妈妈的沟通方式只有写信,我几乎每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都要哭上好几天。好在有张静妈妈每天陪着我,她在训练时特别严厉,在生活上对我很照顾。”而说起这段经历,父亲也是痛在心里。
“我们对她说,既然选择了,就要用心走好自己的路,要严格要求自己,安心训练,有什么事通过定期的信件往来就足够了,不要总电话。”于是,小小年纪的徐莉佳就这样踏踏实实地练起了帆船运动。虽然生活上许多事情还不能很好地打理,但徐莉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徐俊法回忆,小时候徐莉佳力气小,自己洗衣服的时候总是用刷子来除污渍,结果把袖口都弄毛了。父母再三询问,徐莉佳才委屈地说出了原委。“有时候我们看在眼里也真觉得很心酸的。”徐俊法摇摇头,又点点头说,“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地满足她的需要,复读机、训练器材,只要是用得上的,再贵我们也会买给她。”
无 悔
“第三届奥运之旅,任何结果我都微笑接受。因为我知道回过头去看这一年,我把所有能做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帆船,不留遗憾。感谢国家和上海给予我的爱,让我可以驾着帆船继续追逐梦想。”在里约奥运女子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卫冕失败之后,徐莉佳在微博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里约奥运会上,徐莉佳成绩欠佳,除了裁判因素之外,严重的肩伤大大限制了她的发挥。徐莉佳一只眼睛视力很差,一只耳朵也有一定的问题,练习帆船20年,伤病就像是海浪一样,不时对她猛烈袭击。
2002年,徐莉佳就已经是亚运会冠军,但亚运会结束,她的左膝关节却被查出肿瘤。“当时距离雅典奥运会已经不到2年,我特别渴望能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徐莉佳一度想要坚持,“但医院方面警告,如果不进行手术,那个肿瘤在3个月后就会转化成恶性肿瘤,可能要被截肢。”人生的第一个巨浪,徐莉佳顽强越过。2006年世锦赛,手术后的徐莉佳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帆船世界冠军。
两年后,她驾驶帆船驶向渤海湾,摘取了1枚北京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的铜牌,帮中国队实现了奥运会帆船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之后,20岁的徐莉佳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深造,直到2011年又归队备战伦敦奥运会。“当时还没放下,还想继续。”在这个念头的驱动下,她收获了1枚奥运会金牌。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帆船,徐莉佳邀请英国皇家赛艇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与中国多个帆船俱乐部接洽,去年11月,首批教练已经在英国结束培训。不同于个人励志故事配以“秘闻”的自传模板,徐莉佳写书的计划更多地与帆船的知识普及有关。徐莉佳说:“我不能浪费自己的天赋,也不能浪费在大海里积攒的经验。”
更高、更快、更强,这是运动员的不懈追求,而通过徐莉佳,你可以看到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背后,燃烧着的是一颗热爱且顽强的心。 (张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