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小别离》背后的逻辑毁了多少孩子 入学指南 助新生家长与儿女共同成长 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别离》背后的逻辑毁了多少孩子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即: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各种品质,才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而这些结合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人的好性格。

■ 罗静

看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简单总结为三句话,那就是:

佳妮说: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国。

文洁说:我一定不会送孩子出国。

张亮忠则犹豫着:我是送孩子出国呢,还是送孩子出国呢……

送还是不送,父母们看起来都煞费苦心,但说到底,选择权其实都在父母手里。就像是“出国”这事儿跟孩子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何尝只是“出国”这一件事呢。

说到底,这些父母们操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前程和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能够过得好一些,不惜一切代价。

从中,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熟悉的情景、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背后,也有一个通行了很多年的逻辑:学习好了,一切就都好了。考上大学了,一切就都好了……

这是个很可怕的逻辑。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逻辑下,孩子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呼吸空间则会越来越小。小到让孩子自己难以呼吸,以至绝望。

父母总会煞费苦心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近期那个因为被骗近一万元学费而猝死的女大学生。她是死于钱财被骗吗?不,她是死于无望。很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然而,细细想,这是情理之中的结果。这个女孩生前,一定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出路。学习不是她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为了给她筹足学费,这个家庭一定用尽了自己的积蓄、人情关系和尊严。这么多的牺牲,这么重的期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好不容易筹到的钱,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就像是这个姑娘的救命稻草。就像是一个即将窒息之人的一口氧气。她只有这一口氧气。

她脆弱吗?不!她曾经强大到扛下了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殷切期待。可惜她太小了。那几乎已经到了她的极限。当钱筹到了,当总算可以实现大学梦,去兑现家庭所有人的期望之时,忽然,钱被骗走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一直以来,她只有这一口氧气。所以,丧失的危险感,足以把她消灭掉。

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无力承受高压,反而被逼上了绝路。我听到过太多孩子因为学习,要么离家出走,要么跟父母反目,要么干脆结束生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悲剧发生?

究其根本,在于太多的父母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只关注外在的物质条件,却忘了为孩子准备能自立于社会的内在动力,即通常所说的“好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是孩子存世的关键因子,如果父母没有提前为孩子准备好这些关键因子,即使送孩子出国留学也一点用没有!

可以说,人与人千差万别,归根究底就在于性格,微小的性格差距就会造成做人做事的巨大差别。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比较成功的人,他一定具有某方面的性格优势。而很多人的失败,往往是由自己的性格缺陷决定的。

智力、学习和成绩、高门槛等从来不是个人成功与幸福最主要的因素。

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性格,即: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各种品质,才是孩子自立于社会的根本。而这些结合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人的好性格。

孩子的好性格,由父母塑造。即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如果说遗传能够为孩子的性格提供坯子的话,那么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第一任老师,父母就是塑造师了。所谓“三岁看大”,性格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初步定型并开始发挥作用了。

那么,父母需要怎么做呢?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回应。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以最快的速度而且毫无选择地对婴儿的哭闹做出回应,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经常被父母置之不理的孩子更加独立,而且在性格上往往更加勇敢、刚毅。这是因为父母的及时回应,给孩子形成一个基本却又至关重要的印象:我是好的,可爱的,被爱的,有价值的。

反之,那些未能得到恰当照料的孩子,心底里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信念: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配……

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直接决定孩子能否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以及能走多远。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即使是物质上的极大富裕和满足,也无法弥补家庭温暖的缺失带给孩子的伤害。这样的孩子天生就缺乏感知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自然也无法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何谈自信和积极主动呢?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爱和拥抱,还需要守纪、规矩和约束,需要有人对他们说不。对孩子来说,爱和规则从来都是并行的,两者相辅相成一起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关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需要做的。作为父母,还需要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因为孩子会去模仿和学习我们的处事方式和人生态度。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