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云 陈桂芳
日前,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发布了《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调查从个人婚恋观念、婚恋家庭文化建设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象是20岁~40岁的1000名市民。其中,未婚占79.6%,已婚占19.4%;本市户口与非本市户口大致各半;男女大致各半。调查表明,住房问题成为广州青年“恐婚”的原因之首。
调查显示,认为结婚压力来自“住房”的受访者占比75%,65.6%的受访者表示结婚还存在着“储蓄压力”。随后是“家庭认可”(42.5%)、“婚庆费用”(40.3%),“了解程度”只占29.5%。数据显示,广州户口居民各项的占比均高于非本市户口居民。
既然婚姻令不少人“恐惧”,为什么还要结婚呢?66.1%的受访者认为一旦两人领证了,则意味着拥有“法律保障”;62.6%的人认为可以“繁衍后代”;49.3%的人认为有了“情感陪护”。此外,还有约三成的受访者认为结婚可以“分担家务”,近两成受访者认为“节约生活成本”。
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后代”,男性占62.9%,比女性高15个百分点。非本市居民更看重“情感陪护”,占56.6%,比本地居民高16个百分点。已婚者则比未婚者更看重“分担家务”,占41.2%,比未婚者高12个百分点。在“保护两性权益”一项,已婚者比未婚者高14个百分点。
一旦过了“心理关”决定结婚,婚姻需满足什么条件?在众多受访者看来,经济是基础,决定着婚姻的质量。
逾七成受访者认为,结婚需要满足的条件中最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其中女性比男性高近11个百分点。其次是“有感情基础”(占69.5%)和“家长认可”(占60.5%)。相较于本地居民,非本市居民更看重“拥有住房”和“符合法规”,前一项比本市居民高14个百分点,后一项高8个百分点。
在“结婚需满足的条件”的选项中,选择比例最低的一项为“经历试婚”。但男性选择该项的比例是女性的两倍,10.9%的男性认为结婚前需要有试婚的经历。
影响婚姻稳定的因素有哪些?73.2%的受访者认为是“经济差异”。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感情基础”也是能否天长地久的影响因素,随后是“性格差异”(65%)、“兴趣爱好”(59.3%)、“家庭背景”(54.6%)。
对于获取婚姻知识的来源,虽然前三名分别是“互联网”(58.4%)、“学校教育”(43.2%)、“婚姻书籍”(36.4%),但在排在第四位的“朋辈学习”一项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有四成女性表示对于婚姻的相关疑惑,会向闺密讨教、商量。
调查中,过半受访者对婚姻家庭文化“一知半解”,“十分了解”只占2.2%。女性对婚姻家庭文化的不了解程度高于男性。受访者最迫切需要了解婚姻家庭文化的内容中,前三位是“恋爱技巧”(占49.6%)、“沟通技巧”(47.8%)、“家庭教育”(39.7%),“法律法规”只占12.9%。
对于如何进行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受访者认为,婚前辅导课程(占55.2%)、婚姻文化节活动(占38%)、家庭文化影视(占33.6%)、社区婚恋讲座(占33.3%)、婚姻家庭读本(占31.9)是最有效的五种方式。
婚姻一旦“亮红灯”,逾八成受访者表示,会向朋友求助;近七成受访者选择求助亲属;求助互联网的占19%,年纪越大选择互联网的意向越低。非本市户口更愿意在互联网上寻求解决途径,本市居民更偏向于向社工机构、政府部门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