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晒娃,对一些家长来说除了分享彼此的喜悦,也会伴随相互攀比、暗中较量,时不时会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的情形发生;老师晒出各种学生表现,不仅会给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孩子造成压力、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因此,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家长们也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陈若葵
在网络社交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老师在班级的家长群里晒学生的成绩、在校表现,家长在各“群”里晒孩子的生活、才艺等等已是司空见惯。
然而,在互通信息、沟通交流、分享教育经验和快乐,享受微信便利的同时,人们也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些许烦恼和隐患。
成年人该不该在微信交流平台上晒孩子?“群居”生活的人们该不该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一些规则?
同样是晒 家长老师出发点不同
“80后”潮妈谢彤彤“晒娃成瘾”。儿子涛涛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放学接儿子回家,她都会拍照片。“上学时总是匆匆忙忙的,放学就不一样了,可以拍些在家看书、做手工、吃饭的照片传到朋友圈,每每都能收到朋友们的不少点赞。与此同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会看到,自己便省去了打电话的麻烦。哪一天没发,家里的老人和一些要好的朋友还会询问为什么没有‘播报’。为此,我打算把这个‘节目’一直做下去。”
齐洁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性格随和,就是比较粗心,每次考试,总有失误。当“语文听写100分”“口算题全对”“英语单词满分”“作文佳作”之类的成绩单出现在老师微信中时,总是很少见到女儿的名字。开始还不在意,时间一久,齐洁意识到女儿在班里基本位于不被提及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之列,也就是排次属于中等偏后的学生,心里不免有点小失落。与多数家长的点赞、夸奖相比,齐洁基本上选择了不发声,但她更担心这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于是,齐洁痛下决心:一定要帮女儿克服这个毛病。
网友“慢半拍”介绍:“我儿子刚上一年级,班上的家长群像个‘曝光台’,孩子忘带东西、没完成作业了,都会被老师拍照,发在家长群里。看到别的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心里就难受,生怕有一天我儿子的照片被晒出来自尊心受挫。”“慢半拍”说,她为此每天无论多晚回家,都要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对照课表检查孩子的书包、对照老师在微信里的提醒,帮孩子带好该带的物品。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确有部分老师在微信群里晒学生的成绩单、学习情况或照片。网友“白云飘过”表示:“晒成绩单是一种反馈,多数家长都希望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老师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希望借助家长的力量,督促孩子改正问题。当然,也有老师想给家长一点压力,让家长配合。”网友“小学老师”认为,老师晒照片可能有多种考虑,比如有些孩子比较淘气,在学校有类似攀爬体育器械、打打闹闹等危险行为,老师拍照发到群里,目的是提醒家长教育孩子:这么做有危险,要学会如何利用器械做运动、如何和同学一起游戏、如何保护自己。
晒孩子的结果并非都是正面的
10岁的李悦然从小学习书法,写得一笔好字。前几天,妈妈刘钰把她获奖的书法作品发给班主任老师,老师则将作品晒到了班群里。很快,吸引了几十条点赞。一位家长还提议,不妨把孩子们的才艺都展示一下。于是,有的晒画、晒手工,有的晒乐器演奏、晒舞蹈表演,有的晒朗诵、晒英语口语……班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之后的一天,悦然放学后告诉妈妈,班上有两个女孩没什么才艺,她们商量着回家跟妈妈学包饺子、录视频,再晒到班群里。
刘钰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突然特别自责。女儿一直是我的骄傲,在朋友圈中常常被夸奖,我也习惯了,会不自觉地晒女儿的各类成绩,心安理得收获朋友们的赞誉。之前的我一直没想到过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感受,原来一些没有才艺的孩子或许会因此而感觉自己‘灰溜溜’的。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这样晒娃不仅张扬,还有种替孩子向老师争宠的感觉,我是个多么虚荣的妈妈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当我晒孩子的时候,还晒了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刘钰的脑海里。尽管她不太愿意承认,但还是得出了“炫耀”的结论,由“炫耀”又带来了“攀比”——由于女儿的一幅书法作品,引来了那么多的作品、才华展示,也引发了家长和孩子的攀比、较量、博取赞美之心,更给没才艺的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
说到晒孩子的炫耀与攀比心理,初三学生家长周先生深有体会。他介绍,他儿子所在的是一所民办中学,多数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一到寒暑假,今天这个孩子去美国、英国游学、明天那个去澳洲或举家到欧洲旅游的照片就会接连不断出现在家长群里。“我家属于工薪阶层,送孩子去欧美游学确实负担不起,可又担心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今年寒假,全家去了一趟泰国,也算带儿子出国了,感受一下异域风情,孩子很高兴。我们也常跟儿子讲,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尽量不攀比。”周先生说。
的确,在“群居”生活中,当少数家庭把他们的光鲜生活晒出来的时候,或许有人的感觉是多了些见识,而当许多家庭一起来晒的时候,没有“资本”晒的家庭感到的很可能就是压力、自卑和郁闷,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说更加如此。
晒孩子既危险又侵权
随着女儿苗苗的一天天长大,杜先生越来越找到了做父亲的感觉。现在,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给3岁的苗苗拍各种萌照和视频,晒到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里,顺便说说女儿的趣事。看着朋友们的点赞和夸奖,心里别提多乐呵了,他认为这是增加生活情趣和记录孩子成长的好方法。
然而,隔三岔五地晒娃,苗苗的基本信息暴露了不少。对此,杜先生表示,他有好几个朋友圈,会在相对封闭的圈子内晒娃,所有联系人都是经过自己同意才添加的,大部分都是熟人,他还会定期清理,防止潜伏可疑的人,所以说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相比之下,家长马先生则对“晒娃”持谨慎态度。他说,朋友圈是相对开放的,比如陌生人通过手机、QQ等方式搜索到某个微信用户时,就可以查看对方发布在朋友圈里的十张照片,确实存在安全隐患。马先生认为,家长保护孩子的隐私是必须的。父母拍照记录孩子成长是一回事,将孩子的照片和其他信息公布于众却是另外一回事。多数父母在晒娃的时候,根本没跟孩子商量,更没经过孩子的同意,这样做既危险,也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都反对父母将自己的照片以及和自己有关的内容放到网上,他们不希望被同学或者朋友看到而引起误会与尴尬。最根本的是此举还会妨碍儿童权益的保护。
“儿童参与”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儿童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主要是指孩子在一些与自己成长高度相关的事务中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且意见应受到尊重的权利。鉴于此,家长在晒孩子之前,还是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其实,不仅是大孩子,小孩子也需要被尊重。业内人士表示,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操作痕迹有些是删除不掉的。一些家长自作主张把孩子年幼的照片晒出了,但等孩子长大后,有了自我意识,也可能会觉得自己照片被拿出来晒不妥当。那时候,父母想删掉那些信息,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也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所以,当父母在把孩子推向公众之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到孩子长大之后的感受和自我发展。
点评
点赞或许会捧杀了孩子
点个赞,的确是件举手之劳的事情。秉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条,多数人在看到朋友晒娃之后都会动动手指“赞”一下、夸上几句,外加送朵花,不失礼貌又能联络感情。
在孩子看来,每一句赞美的话都是实打实的,随着获得赞美的增加,孩子的优越感也会与日俱增,朋友圈里泛滥的廉价赞美,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缺乏正确评价。
经常被晒的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形成对于表扬的心理依赖,甚至会下意识地用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夸奖来“证明”自己的“才华横溢”,这种“证明”多了,他们没准真的误以为自己就是个天才而不知不觉地习惯了自我膨胀。
联想到《伤仲永》的故事,在那个没有微信的时代,爸爸领着他周游乡里,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自己和表演天赋的机会,他收获了数不清的赞美,但最终被赞美淹没,“泯然众人矣”。
不可否认,很多家长和老师晒孩子的初衷是爱孩子,但是,爱孩子,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一味地将孩子置于强光下暴晒,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