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4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民生调查 手机用户:不清零后流量“跑得快” 运营商:不存在虚假计费 预售商品不退换 悔单不退定金 质检总局:5年检出7万吨不合格进口食品 “中国母亲康复基地”公益行动在京启动 一周经济热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谁非 难有定论

手机用户:不清零后流量“跑得快” 运营商:不存在虚假计费

编者按

近日,不少网友质疑“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对此,三大运营商集体否认“偷流量”,称“要在系统上动手脚需要花费很大代价”。专家建议运营商应将流量计量等相对专业的技术通俗化、透明化,及时向用户公布相关信息,消除误解,避免出现这类“全民质疑”的不利局面。

■ 李媛

自三大电信运营商10月起推出手机流量单月不清零新政后,近日有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过快,怀疑运营商“偷流量”,引发热议。之后,三大运营商均回应称,上述问题不存在,且与“流量不清零”政策的实施无关。

手机用户质疑:“流量跑得快”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运营商实行流量不清零后,流量消耗明显“跑得快”,一篇《流量不清零后被指消耗快 网友:9天用完平时1月的量》被网友广泛转发。

据央广网财经记者统计,上述稿件在某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前三天内,共留下网友的45597条评论,其中一条“认为现在流量跑得快的举手统计一下”的跟帖,共有2.5万网友点赞。

另一位微博名为“我是马甲马老师”的网友在10月26日贴出了其10月10日至19日每天的流量使用情况,该网友称“我9日到20日都不在国内”,是中国移动“偷了流量”。

对此,电信业专家项立刚发微博称,他从中国移动了解到,之所以出现“我是马甲马老师”所说的移动“偷流量”情况,是该网友出国期间使用了当地卡,截图是第三方软件记录该网友那几天用当地卡花费的流量,而非用移动手机卡花费的流量。

运营商“偷流量”的事情并不常见,但运营商计费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多扣费”的情况却不是第一次出现。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发现,2010年2月2日,北京联通186用户赵先生突然欠费682元停机,后经调查,是联通计费系统出现错误。

运营商:不存在虚假计费

对于用户的质疑,三家运营商一致否认,称并不存在类似情况。

中国移动相关人员回应称,相关报道不属实,中国移动专门组织了流量计费测试,没有发现“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中国移动计费系统安全、稳定、可靠。

中国联通也发声明称,中国联通的流量计费工作是规范、准确的,不存在恶意的虚假计费。

中国电信相关人士则表示,已经和相关用户核实,并没有“克扣”流量这回事,“要在系统上动手脚是需要花费很大代价的,所获利益不足以弥补,运营商没必要这样做”。

另外,移动和联通在声明中表示,其计费系统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检测,不会出现因计费系统原因导致的“手机流量跑得快”问题。

中国移动还提到,所谓“克扣”流量与“流量不清零”政策无关。“流量当月不清零改变的是计费规则,实现流量滚存功能,并不影响流量计量,对同样的图片或者视频,流量当月不清零前后的流量计量没有任何改变。”

而对于运营商的解释,多数在其官方微博上评论的网友都表示不信。

谁“偷走”了流量?

手机流量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用了这么多?是谁“偷走”了流量,还是手机出了问题?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称,从记流量转到计费环节,是可能出现误差的。“这主要是因为计费系统要与各种套餐相对接,而套餐多种多样,可能造成关联误差”。

也有用户会拿手机安全软件监测流量和运营的统计流量对比。记者就此咨询了相关技术人员和运营商内部人士了解到,软件公司流量计量和运营商流量计量方式不同,但结果通常相差不会太大。双方的区别是,软件公司是计算手机上网卡发出和接收的数据,而运营商是从系统端计算,直接跟电话号码关联(上网卡和电话卡不能画等号)。相对来说,运营商的记录更底层,流量记录更全,但双方差异不会太大。

不过,也有网络安全软件的工程师表示,最近是比之前接到更多用户反馈,称实际运营商统计流量远超于软件监测流量,“这时候我们会建议用户去找运营商核对流量使用情况”。

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智能手机一般可以多任务处理,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很多程序会在后台偷跑流量,甚至这时候手机屏幕都是关着的,只是用户没有感知。

运营商也着重强调了这种可能,中国移动就提到,智能手机中很多应用软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产生了上网流量。如天气预报程序定期自动更新天气数据;手机杀毒软件自动进行病毒库的下载;软件定期检查版本、升级或下载补丁软件;免费游戏带有的广告条或广告弹窗内容的更新等,还有一部分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流量消耗。

此外,iOS 9的Wi-Fi助理,也偷过不少用户的流量,曾有用户反映,1小时偷跑了1.09GB流量。随后苹果承认了这个BUG(漏洞),悄悄地对这个功能进行了限制,即数据漫游的时候不会开启,只会应用于前台应用不适用于后台下载。

网络从2G到3G再到4G时代,网速变快了,也有可能导致用户认为流量用得快了。“从4G开始的2014年初,网友对流量的投诉就没断过。”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说,“流量跑得快更多跟用户的自身感受有关。”比如打开一个新闻页面,2G时代时,图片还没有显示完全,你看完文字就跳走了。而现在每打开一个页面,图片很快就显示出来,很短时间内,导致流量消耗变多。另外,很多用户现在对微博微信的使用越来越高,随着微博微信改版升级,支持微视频、缩略图换成大图或原图,而高清图片和视频要比以前消耗更多的流量。

付亮说,这是流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目前有数据显示,3G、4G用户每个月增加2%,而用户增加得越多,反映流量问题的就越多”。

不过付亮还表示,作为运营商,掌握了普通用户远远无法比拟的技术及资源优势,尤其是在流量计量这一专业但又涉及很多用户切身利益的技术上,运营商和用户之间隔着专业和不透明的墙,导致频频有用户对流量消耗产生质疑。因此,付亮建议运营商应将流量计量等相对专业的技术通俗化透明化,及时向用户公布相关信息,消除误解,避免出现这类“全民质疑”的不利局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