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2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万象 村居有了信访廉情员 一位残疾女孩的计生情结 农业新科技 粮画小镇:文化产业让穷村翻了身 生态柑橘熟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粮画小镇:文化产业让穷村翻了身

□ 本报记者 周丽婷 文/摄

每逢节假日,“粮画小镇”里游人如织。来自各地的游客悠闲地徜徉在干净整洁的小村里,从南到北,欣赏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也在其中咂摸着乡村的记忆,感悟乡愁的诗意与美丽。

“粮画小镇”是河北省馆陶县的寿东村。这里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穷村,没有产业基础、没有资源优势。但在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华丽转身,出落成一个“无处不精致、无处不精细、无处不文化”的特色小镇,2014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文明村”。

寿东村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注入了文化创意,以及农民粮画产业的兴起。

激活古老技艺,村民在家能赚钱

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馆陶粮食画兴起于清朝末年。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利用粮食原色,吸取国画、浮雕、装饰等传统工艺的精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他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图画,是原生态和纯绿色的艺术品。

重新激活这门古老技艺的就是本土的年轻人张海增。他自幼爱画,后来到外读书求学研习美术。2008年在家乡创办“粮画”企业。原本企业设在县城,营运情况并不理想。去年,在县政府的规划引领下,张海增把企业搬到了寿东村。

一走进寿东村,就能看见用玉米、豆子等原料做成的厂标“海增粮艺”,醒目而有趣。公司在村里建设了粮食画生产基地,建有粮食画展厅、加工车间、粮画体验厅、五谷餐厅等一条龙生产、包装、体验设施,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由农户制作粮食画,公司统一包装出售。“我自己种植原材料,现在利用的有35种,什么五谷杂粮、菜籽、草籽等等,都可入画。”

展示厅里游客络绎不绝,人们仔细端详着一幅幅装帧精致的粮画,不时发出一声声“神奇”的感叹。

在制作车间,10多个30岁左右的女性在描摹图形、粘贴材料。韩艳艳是寿东村的妇女,她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来这里上班,啥也不耽误,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据介绍,做一幅最简单的粮食画也得四五天。曾经有一幅最长画4个人做了8个月,卖了6万美金。

张海增向记者介绍说,妇女们学习粮食作画一般需要培训3个月。这几年他陆陆续续培训的周边村妇女达到二三百人。目前,有在自己企业做工的,也有几十个在家里做工的。一年能为她们带来收入两万七八。今年张海增的产品销路进入一个发展的好阶段,产品在全国一线城市铺陈十七八家,电商也进驻公司。国庆节期间一天进账8万多元。

今年国庆节期间,张海增新增了粮画体验厅。每天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亲自动手,体验作画的乐趣和成就感。小鸟、美人鱼、小狐狸……制作完成后,孩子们高兴地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我们值班的三个人都忙不过来。每天两三千游客,上百套制作。”一位工作人员说。

无处不文化,乡村面貌大变样

就地取材,小小的五谷杂粮变成了艺术品。粮画以巧妙的构图、精心的调配,使粒粒饱满的种子“作”出一幅幅美丽精致的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朴典雅、庄重大方,以另一种方式彰显了粮食种子的生命力。因此,粮画也被称作“种在画板上的粮食,挂在厅堂里的黄金”。现在村里也发展农户开展粮画创作,提供原材料,提供销售,以此带动农家乐,成为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目前,村里有20多家开办“粮画体验小屋”。

师献巧的农家院就是“一号粮画体验小屋”,游客在这里可体验到粮画制作过程的乐趣。“这两天人太多了,嗓子都哑了。这两天每天能买几十套,一套30元。还有自己平时创作的篇幅大一些的,要上百元一套。”师献巧说,“做粮食画,能赚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这门艺术,每完成一幅画后我都很有成就感。”

师献巧今年31岁,是村里第一个学会做粮食画的。现在她利用农闲时节,在家里做粮食画,每年增加收入1.5万左右,加上她丈夫在外打工,除了农业收入,每年净增6万元。

“粮画小镇”使寿东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村里正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大旅游”。如今,寿东村农家客栈发展到5家,农家乐已发展到8家。“粮画小镇”改变着寿东村,村里的环境在变,农户的收入在变,这方土地上的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精神气质也在变。

如今的寿东村,淡淡的艺术情调跳跃在街巷的每一个角落。村中主街道平整干净,街道两旁绿化带错落有致,间隔摆放的石碾、石磨、古井,以及修旧如旧的民居成为特有的“乡村雕塑”。栩栩如生的粮画胡同,地道韵味的农家院,和只有大城市才有的典雅精致的咖啡屋,前卫时尚的电影院也落户这里。可谓是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乡村风情与城市品质的完美结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