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2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农情简报 “扶贫书记”进村第一天 湖北洪湖:信息平台助农闲妇女就业 广东湛江:巾帼创业基地灾后获援助 关爱留守儿童,毕节在行动 村民组长也须加强监管 小核桃大产业 小小布老虎 打开致富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劝导家长返乡,制定村规民约,扶持返乡家长创业就业,爱心帮扶心理辅导——

关爱留守儿童,毕节在行动

□ 本报记者 史玉根

今年7月的一天,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二堰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张永淑和丈夫拖着大包行李回到了久别的村庄。张永淑紧紧抱着三个留守在家的孩子,泪水盈盈地说:“以后爸爸妈妈再也不离开你们了!”

张永淑夫妇是接到当地妇联一个接一个的劝返电话后才下决心回到家乡和孩子团聚的。此时,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服用农药自杀事件发生刚刚一个月,加之这几年毕节市也曾有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传出,毕节市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现在,留守儿童集体自杀的“6·9”事件已经过去四个多月,面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乏力的状况,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去改变现状?留守儿童目前的生存状况是否有所改善?关爱他们的工作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日,记者来到地处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市进行了采访。

深情劝导,呼唤父母返乡

“6·9”事件发生后,毕节市对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摸排调查,确定全市374187名留守儿童中,无人监护的有3009人、监护不力的有11160人。劝导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就业或接孩子外出共同生活,是毕节市首先采取的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措施,无人监护和监护不力的留守儿童的家长成为重点劝导对象。

全市许多乡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都承担了劝导工作。他们大多通过电话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有些家长的电话号码已经停用,他们只得通过“朋友的朋友”找来他们的联系方式;有些地方则组成劝导小组到务工集中地找到留守儿童家长,面对面劝导。

朱昌镇党委宣传委员刘芳负责劝导20个留守儿童母亲。她告诉记者,给这些家长少的打了四五次电话,多的打了七八次,事情讲明,道理讲清,费尽口舌,最终劝回了8个家长,张永淑是其中一个。

张永淑两口子在浙江温州打工多年,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直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两个老人已年过八十,身体都不太好,也需要人照顾。前年,因为老人疏忽,张永淑的小女儿在村道上被一台农用机动车撞倒,所幸未造成大的伤害。他们本想挣钱还清因建房欠下的债务再回家,但接到家乡打来的劝返电话后,张永淑还是说服了丈夫,辞工返乡。

“我们都想通了,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负责。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情,就是搬一座金山银山回来也没用。”张永淑对记者说。

让家长明白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是毕节市妇联实施关爱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妇联组织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致留守儿童母亲的信”,8月中下旬,在各乡镇妇联的具体实施下,这封信寄给了16万名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毕节市留守儿童母亲。信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劝返工作很快起到了成效,以朱昌镇为例,经劝导,全镇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家长答应返乡,其中75名家长已返乡就业,15名留守儿童被父母接去打工地共同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劝返,毕节市还通过由监护人委托亲戚、邻居等实施监护、政府将部分事实孤儿就近送到“老少共融之家”或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进行集中关怀,使原来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全部落实了监护人。

制定村规民约,督促家长履责

“儿子儿媳回来了好,村里人不会‘骂’我们了。”记者在毕节市朱昌镇采访时,听到几位老人这样说。

原来,当地新制定的村规民约有一项规定:父母对孩子未履行好监护责任,村委会将在“黄榜”上全村通报批评。

刘芳介绍说,以前朱昌镇一些村的村规民约也涉及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监护,但将约束性条款写入村规民约,是在今年六七月。“‘6·9’事件后,我们探讨因家长失责导致未成年人受伤害,如何追究家长的法律责任,但查遍了所有相关法律都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条款。我们就尝试用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行为。”

目前,朱昌镇14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都明确了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及监护责任,并增加了对严重违反这一村规民约行为的约束性条款,除了全村通报批评外,还有对其暂停一些优惠政策、村民共同监督等等。

今年,七星关区和毕节市其他一些县区的乡村也相继制定了有约束性的村规民约。比如,织金县珠藏镇一些村居委会的村规民约规定,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不监护子女的,不得参与创建“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村委会将留守儿童派送到其父母驻地,费用一律由其父母承担;村委将其父母作为违反公民道德的反面教材进行宣传。大方县瓢井镇一些村的村规民约规定,对孩子不尽监管责任的家庭,作“不诚信”家庭处理,对完全不履行监管责任,由村委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一些基层干部坦言,有些约束性条款虽然未必能真正兑现,但经村民大会通过后形成了舆论压力,对村民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一些留守儿童家长最终选择放弃在外打工的高工资,返乡履行监护人责任,也是害怕被村规民约“制裁”。

为了在法律层面上完善和规范通过村规民约来促使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日前,贵州省民政厅公布了《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村规民约根据相关法律精神对村民的抚养义务、赡养义务、家庭责任、监护人责任等进行细化,以体现村规民约的管制和约束功能。 扶持就业,留住返乡家长

留守儿童家长返乡了,但如何留住他们,并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呢?毕节许多基层干部都认为,关键要发展经济,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

坐落于大韭菜坪山麓下的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中营村原来是一个贫困地区,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都到外地打工,留下了100多名留守儿童。近几年,该村依托大韭菜坪景区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数量逐步减少。

走进中营村,记者看到一幅亮丽的新农村景象: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延伸进农家小院,一户户农家乐张灯结彩,敞门迎客。

在村民胡义家的山庄,几名妇女正忙碌着为游客准备中餐。胡义告诉记者,前些年他和妻子在广东中山打工,孩子留守在家里,前年听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两口子回乡创办了这个山庄,聘用了10多个返乡妇女。

今年40岁的周训香和丈夫原来在浙江打工,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料。今年7月接到妇联干部打给她的劝返电话,又听说村里有事做,她几乎没犹豫就辞工回了家,在胡义的山庄工作。“现在每月能赚2000来块钱,又能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比以前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投资数千万元、由当地政府鼓励开发的韭菜坪风景区旅游项目,赶在今年秋季野韭菜花盛开之前建成完工,也吸纳了中营村和附近村庄100多名农村劳动力。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年轻妇女闻讯回乡,在景区找到了工作。

除了政府,妇联组织对中营村的乡村旅游业也给予了帮扶。赫章县妇联主席路露告诉记者,今年六七月份,县妇联组织县直机关20家妇委会成立帮扶互助组,对中营村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的从业妇女进行了培训和分类指导,培训和指导内容包括家居布置、文明礼仪、菜谱制作等技能,提高了她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中营村一位妇女干部介绍说,该村原有留守儿童101个,家长回乡后,现在只剩下了45个。“数据是动态的,我们县其他村的留守儿童家长还在陆续返乡,留守儿童的数量一天天在减少。”路露说。

张永淑今年7月返乡后,由镇政府介绍,进入朱昌高效农业园区上班。和她一样,通过劝导回乡,目前在园区上班的留守儿童父母有11人,人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其他一些被劝导回乡的农民工被推荐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实体务工。也有一些人自己在当地找到了工作。

毕节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比如,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实施“千企万人”就业工程、搭建创业孵化平台等等。在这方面,市妇联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广泛开展“三女”(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训、实施“锦绣计划”、抓好妇女小贷促进创业等等,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使农村妇女减少外出务工。

目前,全市已有3万余名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大部分人实现了在当地再就业。昔日分离的家人得以团聚,留守孩子重回父母温暖的怀抱。

爱心帮扶,全社会动员

虽然家长返乡使留守儿童数量有所减少,但目前毕节市的留守儿童数量依然庞大。经过政府做工作,这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他们都由父母委托的亲人或邻居以及相关机构监护。不过,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许多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仍然有待改善,身心健康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留守儿童春春今年13岁,她刚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后来外嫁到江苏,留下她和70多岁的外公一起生活。

这一天,大山里阴雨绵绵,记者见到春春的时候,她刚放学回家。当记者问她妈妈多久回来一次时,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春春忽然沉默了。匆匆赶来的村支书尤麒骁告诉记者,春春是他结对帮扶的关爱对象,她外公家经济困难,今年政府已经将他家纳入了低保。除了春春,尤麒骁还结对了另一名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也和春春外公家差不多。他每隔几天会到这两名留守儿童家里,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目前在毕节市,监护条件差的留守儿童都有乡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和教师进行结对关爱帮扶,“一对一”或“一对几”,帮助他们及其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据七星关区妇联主席司静频介绍,今年,七星区投入1.5亿元,实施“一市五金多套餐”精准扶贫机制,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除了这些重点帮扶,“6·9”事件后,对留守儿童的其他关爱措施和关爱活动也均有加强和增加。毕节市行政、教育、群团等系统以及部分社会组织都被动员起来,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妇联组织也依托自身优势,组织开展了“守护儿童·护蕾行动”“爱心家长”“鲲鹏行动”“心行动·爱护航”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帮助的重点。”毕节市妇联副主席黄文碧介绍说,今年,市妇联组织本市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成立了一支心理疏导服务队,经常到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自我保护心理团体辅导;还邀请了国内心理学教授、专业人员来毕节市,开展个案咨询,并对留守儿童家长、“爱心家长”、教师及妇联干部进行讲座培训,提高了他们做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的技能。

今年七八月份,贵州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与金沙酒业集团共同发起关爱留守儿童“鲲鹏行动”,85名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大学生、教师、社工等志愿者,在七星关区各乡镇走村入户,开展心理辅导、情感疏导等关爱帮扶活动,1万余名留守儿童受益。

“我们会继续努力,让留守儿童在浓浓的关爱中健康成长。”黄文碧说。

离开毕节市的那天早晨,天空放晴,云开雾散,乌蒙山显出雄伟而青翠的身姿。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温暖和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