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2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调查 志愿者神出鬼没各显神通 强化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是扩展公众民主权利重要举措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四大“神秘组织”引关注

志愿者神出鬼没各显神通

“西城大妈”在人民大会堂前巡逻。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多名网络大V、明星艺人嫖娼、吸毒因群众举报而被警方抓获,“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这些在北京非常活跃的治安志愿者队伍近一年来因其神出鬼没而备受瞩目。今年4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称,要充分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治安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些社区治安志愿者在参与治安防控中发挥着他们独特的作用,为和平中国奉献着他们的力量。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开始组建以社区治安志愿者为核心人员的“人防网”。社区治安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在参与社会治安管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城大妈”这一群体。

□ 本报记者 张明芳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胳膊上挽着红袖标,每当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时,你总能看到北京西城区街头巷尾活跃着一群红色的身影。在西城区5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中,活跃着5万多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由于年长的女性在志愿者队伍当中占的比重最大,人们戏称这个群体为“西城大妈”。

“朝阳群众”因举报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而广为人知。网友在网络上打趣说,“朝阳群众向来爱搞‘大新闻’,薛蛮子、黄海波、王全安等人嫖娼,李代沫、宁财神、王学兵等人吸毒,全部是被朝阳群众举报。除此之外,大到杀人抢劫,小到黑车违法,都是他们的关注点。”

在全国庞大的社区志愿者群体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北京的社区志愿者。“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并被网友称“四大神秘组织”。

据悉,我国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正在建立起以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为主要载体的“人防网”,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

为了更加了解社区志愿者这一群体。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北京四大神秘组织之一——“西城大妈”,感受她们的工作与日常。

“西城大妈”都是什么人?

孟秀英大妈最近特别高兴,走路时脸上都挂着自豪的笑容。

今年7月份,因为媒体报道,“西城大妈”的事迹传遍北京大街小巷,孟秀英也因为出现在配图中,而被大家所熟知。

“大妈,那照片上的人是您吧?”孟秀英原单位的小彭兴冲冲地跑来问大妈,“是啊。”大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于是这一消息在单位迅速传播开来。

“西城大妈,您来了。”熟识的医院工作人员也喜欢这么打趣她。

“奶奶,奶奶,您上新闻啦!”小孙子也划着手机屏幕兴奋地跟孟秀英说。

“我只是西城大妈的一分子,光荣是属于大家的。”孟秀英操着地道的老北京口音说道。

今年68岁的孟秀英,家住西交民巷东中胡同,1997年从服装厂退休,随后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刚开始叫治保积极分子,后来才改为志愿者。”孟秀英说。

同样住在东中胡同的柴桂花老人今年70岁,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当别人对她说要向“西城大妈”学习时,她会高兴地拍起手说“好好好”。长期练习太极拳的柴桂花身板硬朗,走路健步如飞,如今已是深秋,老人却只穿着一件单衣,握着记者的手时,手掌温暖而有力。

柴桂花老人可算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她的婆婆当年就是真正的“小脚侦缉队”中的一员,柴桂花继承了婆婆的遗志做起了社区治安志愿者。

柴桂花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丈夫早逝,老人独自把三个子女拉扯大,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老人积极乐观的心态。成为社区志愿者的一员后老人坚持做好社区工作,站好每一班岗,家里孩子们开玩笑说:“您这不上班的比我们上班的还忙呢。”

柴桂花由于常年住在这里,对西交民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熟记于心。走在路上和大家亲切地打着招呼,“老街坊邻居我都熟悉,平时走在路上我经常会习惯性地观察路上的行人、物体,陌生人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柴桂花很有自信地说。

孟大妈、柴大妈所在的西交民巷社区地处西城区中东部,是离天安门、中南海最近的社区,所辖街巷19条,面积约0.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人左右。

据西交民巷社区服务站站长石秀荣介绍,西交民巷社区地处重要地带,日常工作既繁杂又重要,社区20余人的社工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社区调动全员参与安保的积极性,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和志愿服务之中,建立综治维稳指挥岗、治安志愿者巡逻岗、楼门院落守护岗、应急处突岗、流动人口管控岗等十大岗位,像孟大妈这样的志愿者共计520人,他们作为警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有力补充,组成了“人防网”,维护着首都中心地带的安全稳定。

这群志愿者主要是由社区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离退休居民、治保积极分子等组成,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

“我们的工作可不是聊天”

孟大妈曾经接受某媒体采访,记者问道:“你们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平常在路边聊天……”“当然不是,小伙子,我们的工作可不是聊天。”孟大妈打断了对方的话。

“我们这些老姐妹们可是认真对待社区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不图什么,既然让我们干,我们就要把工作做好。”孟大妈义正词严地说。“巡逻的时候我们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社区里来了陌生人或表情不对的人我们都要上前问问了解情况。”

据石秀荣介绍,每逢重大活动或节庆日,社区内会设定防控值班地点和巡控方案,设立固定岗两人一组值班,固定在街巷和重点路口,设定流动岗位巡控区域,每两人一组进行街巷日常巡控工作,对街巷胡同的墙壁、灯杆、草坪、信箱、有线电视光缆箱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和特别关注检查。

那么“西城大妈”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呢?西交民巷社区书记谭道亮曾总结道:我们常说治安志愿者“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墙壁”,上管天:就是管鸽子、风筝、航模等飞行物;下管地,就是管跑冒滴漏、环境卫生、犄角旮旯;中间管墙壁,就是看墙上有无张贴的小广告、乱贴乱画以及违法宣传品。

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谭道亮为志愿者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三看、四多、三声维稳”的工作法,即:“看人、看脸、看物体”;见到陌生人“多想一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走一步”;“邻里安全提醒一声;遇到疑点问一声;发现问题报告一声”的工作方法,并将自己的方法教授给志愿者们,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治安志愿者生活在纵横交错的街巷胡同、楼门院落当中,既是维护安全稳定的得力帮手,也是社区工作延伸的触角。”谭道亮这样说道。

这群“得力帮手”在关键时刻真是绝不含糊。柴大妈有一次在值班过程中发现一个40岁左右的女人试图翻越围墙,一只脚已经跨过去,大妈急忙上前抓住她的衣服,并劝说她下来,不要犯错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硬是制止了对方的危险举动。大妈的勇敢与机智让人肃然起敬。也是得益于常年练习太极拳,“功夫高手”柴大妈的事迹在社区里广为传颂。

凡是社区的治安志愿者,每个人都能讲出自己当年如何像福尔摩斯般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排除危险。

孟大妈一次值班中发现街角一处废弃的饭馆门被撬开了,玻璃也被砸碎了,走近一看,饭馆里放着大小包裹,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在这里放这些物品?不禁引起了孟大妈的怀疑。正巧街道办事处书记正在附近,孟大妈赶紧向书记报告这一线索。书记迅速与民警处置了这一突发状况。“防患于未然,将可能的危险扼杀在萌芽期。这就是我们治安志愿者的工作目标。”孟大妈说。

志愿者每人都带着一个手机,平常值班时他们也不玩手机。QQ、微信他们也不会用,每个志愿者手里都有书记、片警的电话,用手机是为了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西城大妈”身兼数职,既是治安志愿者,又是安全稳定信息员。他们积极参与院落、街巷环境整治,对辖区内环境乱点、店外经营、违法经营、黑车营运、废品收购等信息及时上报。

“社区就是我们的家”

记者采访中,志愿者们口中经常说的话是:“社区就是我们的家,我要维护好这个家。”今年59岁的宋连芬曾经是一名公交驾驶员,虽然是西交民巷的老住户,早出晚归的工作节奏让她对周围的邻居都很陌生。走在路上她都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只有丈夫在旁边的时候提醒她:这位不是咱们胡同的邻居吗,这位是咱社区的书记啊……宋连芬一直没有融进社区生活。

直到宋连芬退休前夕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彻底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宋连芬楼上住户的水管爆裂,那家人当时没人住。由于是木质地板,造成宋连芬家成了水帘洞。她到处找人解决,却始终没人回应。万般无奈的她经人建议找到社区,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立马找到产权单位,又找到自来水公司,问题迎刃而解。

自此,宋连芬对社区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退休后,她主动要求参加社区工作,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且在工作中始终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柴桂花老人的小外孙女每当姥姥去值班的时候,也会安静地站在老人旁边,当起了小小志愿者。“只要社区召唤我们,我们手里有什么活都会扔在一边,赶紧来社区集合等待安排任务。”柴桂花毫不迟疑地说。“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我们的觉悟都很高。”

今年4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在该意见中着重提及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扩大公众的参与度。

该意见称,要充分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治安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重大线索、帮助破获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抓获犯罪分子的,给予重奖。

据了解,根据西城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西城辖区的信息员收集各类情报信息11937件,违法犯罪线索567件。“西城大妈”提供的情报、线索直接支撑了打击破案工作。刑拘188人,治拘819人,破刑事案件165起,治安案件558起。在2014年,全区重大情报信息线索242条,累计发放奖励金额16万余元。纵观2011年6月至2014年,奖励了3083人次,发放奖金209.8万余元。目前,西城警方已将奖励工作常态化,确定专人负责,月奖励机制得到很好的落实,对反映的重要线索,做到一事一奖、一案一奖。仅今年前4个月,警方就对信息员提供重要信息线索奖励753人次,奖励金额达到56万余元。

链接:

“四大组织”成员都是谁?

1.“朝阳群众”组织严密,寻常人难以还原全貌。新华网2015年7月6日报道,北京朝阳区群防群治力量约12万人。

若从一个样板社区调查探访,可窥一斑。《北京青年报》报道,一个社区内有200余名治安志愿者、120余名党员巡逻队、70人到80人的专职巡逻队、300余名义务巡逻员和200多名治保积极分子。

其中,党员巡逻队最为神秘,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他们不戴红袖标,无任何标识,或许和你擦肩而过的白发老爷爷,就是一位隐蔽战线上的英雄。

2.“西城大妈”同样不输于人。其实,“西城大妈”只是为了工作需要的一个代号,其前身是名震京城的“小脚稽查队”。

随着时代发展,“西城大妈”里不一定都是大妈,还会有大爷。据新华网报道,北京西城区有7万余名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其中约七成是58岁到65岁的女性。“西城大妈”们大多是本地居民,“战时” 出场,平时回家,隐蔽效果极强。

3.“海淀网友”是另一支生力军,也是海淀区的一个“神秘组织”,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幕后英雄——隐藏于电脑、手机屏幕后,随时随地向警方提供各类线索,但办案民警却很少见过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警方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也给他们起了一个外号“海淀网友”。

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说:“他们是热心社会治安的群体。”“海淀网友”人数更多,也不局限于北京海淀区,凡有手机处,皆有其身影。

4.“丰台劝导队”最晚见诸报道,主要由社区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离退休居民、治保积极分子和社区志愿者组成,平均年龄50.3岁。但其前身加入组织的时间并不晚。

人民网2015年9月14日报道,丰台劝导队的前身——丰台区永善社区劝导队在2007年7月已成立,当时只有81人,是北京首支市民劝导队。如今,“丰台劝导队”队员总数已达7350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