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1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该不该为“家长群”纠结?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 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 幼儿负担超重仅两成家长坚持“零起点” 幼儿教学离不开荧屏家长担忧影响宝贝视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给予我们成人的一份“大礼”,让我们体验再教育与再成长。

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

■ 胡杨

儿子进入12周岁,他总是对我说:妈妈你又在讲大道理了……

有天晚上,我们一起散步,我刚开口,他就说:妈妈,我想跟你说点儿心里话吧,你老讲大道理。

后来的一个星期天,没有小朋友来找他玩,他显得有些魂不守舍。此时我自然而然道:我们要做到,有小朋友的时候快活地玩,没有小朋友的时候,自己待着也高高兴兴……

话还没说完,儿子对应道:你又在讲大道理了!

他这么一提醒,我很认真地问:那么,我应该怎么说,才不是讲大道理呢?

他说:你就说,你自己玩吧!

呵呵,儿子长大了,开始发现我的老毛病了(也是大人们的老毛病,总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孩子多),也可以看作是他开始叛逆了。从此每每开口前,我都会事先问自己:是不是又要讲大道理了?

此事我把它看作:孩子在教育我——该如何说话。他已经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不满足也不希望我用固定的思维与他对话了。发现这一点我并没有失落,认为他在挑战我的权威,反而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敢于“揭竿而起”而欣慰。

的确,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反省自己以及再成长的过程。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家庭教育必须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起来。

很多人以为生了孩子,自己就自动“转正”成为一名被称为家长的“教育者”了,孩子也就自动成了“被教育者”,这看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种心理定式下,我们在孩子面前就无意识地扮演着长者、老师甚至是上帝的角色: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有利,什么样的道路、人生对他最好……

真的如此吗?显然不一定。因为我们大人的认知和经验也是有限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给予我们成人的一份“大礼”,这份“大礼”的根本用途是——让我们体验再教育与再成长。

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不是一副“我知道”“我懂”“我是家长”的心态和姿态?当我们以家长的身份高高在上的时候,教育就成了单行线,就出现了失衡。

因为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发生在“他我”教育上,而是来自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双向的、互动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也有子女对家长的影响;既有家长发起的主动教育行为,也有子女主动发起的、家长被动反应的行为。

所以,只有我们脱离“扮演家长角色”的心理需要,充分尊重孩子,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而在孩子有潜力的时候有意地“放弃帮助”,这样才能鼓励孩子不断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育学的原则始终都是:“提供增强孩子能力的帮助,以便让他们尽早地摆脱对父母、老师以及一切权威的依赖。无论是意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