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a Ricci 2014年春夏作品
后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主义者不应只争取男女平等和政治实践,而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享受现有的生活。在这样的理论和人文社会背景下,西方的女性时尚及其主体性发生了诸多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后女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女性主义;在后女性主义时代,女性面临着不断丧失主体性的危险。后女性主义下的女性主体需要在这种困境中不断探索,寻求自己的出路。
■ 武趁趁 史亚娟
英国时尚研究专家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Joanne Entwistle)在《时髦的身体》一书中认为,时尚关乎身体,人们透过时尚的身体知晓身体不是一个自然和自由的身体,而是被有意为之的“文化的”身体,即时尚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化代表着意义的分享和交流,时尚因此被定义为现代的、西方的、有意味的和爱交流的身体的服饰或装饰,同时也被理解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时尚理论家们开始关注特定的群体、种族及其所生存的环境,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自此,女性主义也随之进入后女性主义时代。
后女性主义对女性时尚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后女性主义”? 简单说是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延续。女性主义者要求女性应当克服自己的女性气质,而后女性主义则更加注重女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为女性主义者不应只争取男女平等和政治实践,而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享受现有的生活。在这样的理论和人文社会背景下,西方的女性时尚及其主体性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回顾历史,在一些欧美国家,束腰胸衣和裙撑是当时女性的标准“时装”,裤子则是男人的专利。如果哪个女人胆敢穿着裤装招摇过市,就会被视为下流放荡,伤风败俗,甚至会被警察拘捕。20世纪初,随着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兴起,西方时尚界也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从夏奈尔到迪奥再到伊夫·圣罗兰,时尚先锋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扛起女性主义这面大旗。这段时期,女性诉求政治、教育、民权等社会制度上的权力,导致了着装上倾向于男性化,显示出追求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信念。例如,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夏奈尔将男装元素转移到女人身上。她在1923年的访问中说:“我给了女人自由。之前她们被精致的时装装置:蕾丝、束身内衣、厚垫层层包围,汗流浃背。我现在把她们的身体还给了她们。”同样将女性从繁杂服饰中解救出来的还有迪奥,他于1947年推出的“新风貌”(New Look)时装系列,裙长不再曳地,一款全新的沙漏裙完美地勾勒女性隆胸丰臀、腰肢纤细、肩形柔美的曲线,打破了战后女装保守、古板的着装形象。这种风格轰动了巴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职场女性的地位已能受人尊重,各个社会领域都涌现出许多强势且优秀的女性,新的社会环境赋予女性新的生活状态,女性对爱情、事业、独立、女性气质、性等问题都有别于传统的态度和认知,进而在时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时装方面,继二战后的军旅风之后,“女汉子”开始日益壮大,超大廓形和强硬线条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极致。但是进入新千年后,女强人们转而以内养外,追求内心强大,外在上却回归传统,开始优雅温柔起来。时尚大佬们明显接收到这一信息,圆润的肩线、高腰裤、柔软皮革、花瓣腰等统统送上T台。连法国的尼娜·里奇(Nina Ricci)这种向来以娇柔著称的老牌都开始加入男装因素,不过即使是中性风格也并不意味着放弃优雅,如2014春夏季选取了19世纪末的男装风格,灰色的男式晨装外套搭配细细的缎子领巾,堆积在领口的大量褶皱,大号男式衬衫短裙,夹杂着蕾丝与薄纱,雪纺与印花,优雅浪漫的感觉依旧(见左图)。可见,随着后女性主义思想在人们头脑中逐渐渗透,女性开始摒弃男性化装束,取而代之的则是女性化的回归。
后女性主义下的女性主体需寻求自己的出路
曾几何时,身体是被极度“压抑”的对象,身体及其欲望被看作是危险的、肮脏的、不守规矩的非理性欲望和激情的载体,是堕落的根源,人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甚至残酷的控制身体的措施。然而,随着时尚的普及,人的身体逐渐成为时尚符号,人们以模特为模板保持体形、化妆整容、学走猫步。身体本身成为时尚,时尚变成没有生理性特征的符号,人们不禁感叹“整个社会开始女性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获得了解放,女性身体也作为时尚符号获得了解放。不过,在这种解放中,女人通过时尚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性感符号。
在当前的时尚文本(如电影、杂志和各种街头广告)中,充满了大众媒体刻意塑造出来的美女形象。她们体形苗条,服饰、发型、妆容也极为精致、优雅。美国时装模特卡梅伦·鲁塞尓在一次演讲中说:“图像是强大的,但同时又是表面化的……这不是我自己的照片,是有一群专业人士制造出来的图像,他们是发型师、化妆师、摄影师以及造型师,他们制造了这些,那不是我。”时尚文本与消费文化共谋,制造出一种脱离现实的神话美,女性永远达不到的一种美,“身体变成了一种永远也不能达标的东西”,这种落差在心理上内化为女性对自身的不满,进而不停地购买商品,做整形手术,对自己进行改造以不断接近这种美。流水线美女让成千上万的女性对自己的长相和身材感到自卑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女性身体成为女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后女性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和个人选择权在“新女性”这里更多地植根于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后女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女性主义,它启发并引导了女性通过消费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呵护、打造、塑形”,以达到对自我身份的认同。由此可见,后女性主义影响下的新性别体制中,女性虽然不在名义上接受父权制的统治,却在消费社会的引导下,深受大众媒体中的美容服饰概念所左右,内化为自我束缚,自觉接受了时尚文化对她们身体的规训和统治,转而使女性再次置于被看的境地、成为男性凝视的焦点。
传统父权思想认为,“男尊女卑”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但女性主义者却认为它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为建构起来的。在后女性主义时代,女性面临着不断丧失主体性的危险。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认为,权力通过话语关系网络来对主体进行控制和塑造,女性想要掌握权力,改变“他者”的位置,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女性话语的边缘地位。然而,当“颜值”成为女性孜孜以求的目标,美容、美体、美甲、纹身、刺青进入女性日常生活的时候,后女性主义陷入了一种新的理论怪圈,后女性主义下的女性主体需要在这种困境中不断探索,寻求自己的出路。同时,摆在女性主义者面前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解构和颠覆男性的统治话语,还要倾听、建构并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在用时尚装点生活、照亮生命的同时,活出真实的自我和自信的自我,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史亚娟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武趁趁为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