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姚建 □修江敏 张利利
“崂山的地产商想要一些金桂树苗。”“天津客户大量采购樱花树。”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小王家村的女大学生村官逄曜玮,在“青苗易家”微信平台上一看到这些信息,就赶紧转发给苗农。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西部乡镇苗木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受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许多苗圃出现了滞销问题。这一现状引起了逄曜玮和其他17名大学生村官的关注。
“今年4月底的一天中午,我在镇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值班时,接待了一位来自西安的樱花苗采购商,当时他很着急,说是需要大量樱花苗木,但当地没有,他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有栽培,于是从西安专程赶过来购买。”逄曜玮回忆说,正巧小王家村里的苗农有樱花苗圃,她便带着采购商到苗农处,介绍双方认识,并最终促成了这笔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村里很多苗农的树苗销售情况并不好,有些苗农甚至为了尽快回本低价销售,直径5厘米的樱花树只卖10元。与此同时,采购商却在四处寻找树苗。”逄曜玮说,在当地苗木交易问题上,供求双方都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现在网络这么畅通,可不可以搭建一个电商平台帮帮苗农呢?”就这样,逄曜玮萌生了要为苗农打造苗木电商平台的念头。
说干就干,逄曜玮开始初期运作。“这件事想起来简单,办起来难。需要筹集材料申请电商平台,需要跟苗农联络,甚至得深入苗圃,将各个苗圃的苗木情况拍摄下来,将照片贴在平台上,这样才能给浏览者更直观的信息。”逄曜玮说,很多村都有苗农,仅靠她一人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肯定不行。
“新区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平时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他们想为当地老百姓做点实事的心情都很迫切,为何不发动一下他们的力量呢?”逄曜玮联系上了其他17名大学生村官,申请了微信、微店,还成立了数据、宣传和策划等5个小组。有了人力和智慧,项目推进得非常快。“忙了一个多月,6月30日‘青苗项目’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店正式上线了。那天,我们十几个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张家楼镇苗农赵明江5年前在苑庄村租了10亩土地种植苗木,眼看今年的租田合同马上要到期,苗木也都长成了成品,然而却遇上了苗木的低迷行情,各类苗木严重滞销。今年6月份那段时间,他经常急得开着车四处赶大集销售苗木,但收效甚微。
7月份的一天,赵明江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青苗易家”的推广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关注了“青苗易家”微信公众号,然后将自家苗木的基本情况、价格、买卖数量等信息发布上去。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采购商向他询价了,很快,第一笔交易就谈成了,他卖出去500棵樱花树。
逄曜玮介绍,如今“青苗”公益项目已吸引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海青镇、原珠山街道等7个镇街的500多名苗农参与,共登记各类苗木近两百万棵。“就连日照市的苗农也通过公众号联系到了我们项目组。”逄曜玮说,他们建立的这个平台没有区域限制,不设任何门槛儿,全国各地的苗农都可以联系他们发布信息。“最近,在我们这里登记的苗农忙起来了,天津、崂山、潍坊,很多房产企业、绿化公司,还有个人打电话来询价,已经促成多笔生意了。”逄曜玮介绍说。
“接下来,‘青苗’公益项目将建立独立网站,树立自主品牌,打造电商、微商双平台。而我们的最终目标则是依托线上交易平台,以线上带线下,推广订单式生产模式,甚至带动苗木运输、专家咨询辅导、化肥农药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苗业产业现代化。”逄曜玮告诉记者,他们会一直本着一个原则:这是扶农惠农的公益项目,项目组的18个人并不参与实际交易,更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作为一名村官,既然选择了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就要切实为农民做一些实事。看到身边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笑脸多了,我们也就开心了。”逄曜玮如是说。
在服务乡村中寻找创新落脚点
□ 周俭
创新创业,需要才智,也需要机遇;服务农村,需要有心,也需要实干,女大学生村官逄曜玮正是用自己的知识、才干和一颗服务农村的真心,找准机遇,踏踏实实为农民干成了一件实事、好事,也开启了一项创新事业。
中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在乡村,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的大学生村官无疑是最有潜力、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如何将创新创业和服务农村结合在一起,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又极具意义的时代命题。逄曜玮和她周围的大学生村官们,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找到了创新落脚点,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虽然目前他们打造的只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微商平台,却已经为那些势单力薄的苗农搭建起了通往无数客户的销售渠道,以大学生村官们的目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期待,这项立足于乡村大地的创新事业可以越做越大。
更可贵的是,大学生村官们至今把自己所做的这个项目定位于公益,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为民服务的真心。在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有人坐等政府出手扶持,也有人借创新创业项目敛财,与之相比,逄曜玮和她的同行者所付出的一切更为难得。当然,这项为民服务的事业,仅仅靠自身的力量,以纯粹公益的方式来运行,恐怕是难以为继的,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探索能够长久持续的运转模式,应该是大学生村官们接下来为自己的创新事业努力的方向之一。
创新,不能空想;服务乡村,更应该实干,如果遍布乡村的大学生村官们,都能像逄曜玮和她的同行者那样,在服务乡村中寻找创新落脚点,用自身的才智和热情,用团队合作的力量,投入新农村的创新创业热潮,那么,中国广大的乡村,就会涌现一大批创新创业的新型领头人,农村和农业发展将更具活力,而大学生村官们也会在服务农民大众的同时,为自己开辟出人生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