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许多地方的民间族谱修纂中,女性不仅入谱,而且享有与男性同样的地位和尊崇。这一方面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跟某些领域的阴盛阳衰不无关系。不过,族谱要想在文化建设上真正体现男女平等,承载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委实任重而道远。
福建省福州市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的孙秀恋在祖谱中找到自己和女儿的名字,高兴得向周围的人展示。 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陈支平先生的考证,福建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最为兴盛和完善的地区之一,作为家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私家族谱,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自改革开放至今已过去30多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反映其地位的族谱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为此,笔者认真研读了福建惠安杨氏、江氏、陈氏等族近年来修纂的族谱,借鉴和比较了孔氏族谱和福建其他地区的族谱入谱现状,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关于女性地位的思考。
福建古代族谱中的女性
——女性入谱的古代之规
现在有据可考的福建古代族谱多依据儒家思想来进行编排,女性入族谱,遵循的是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母以子贵、重门第正名分、彰显封典节烈以及关于持家等原则。如泉州《蓬岛郭氏家谱》在明末崇祯年间首修族谱时,已经制定了修谱凡例,有关女性入谱的要求如下:“一妇人年三十以内守节,艰苦备尝,有子成立者俱宜表而出之……”
至于族谱中有些得以大书特书的女性,多为神明的由来者,如漳州府云宵县莆美镇的张氏家族,建有英济宫,祀莆美张氏四世祖姑张云。
——福建古代族谱中的女性地位
族谱非常强调血统关系,严格地讲,是重视男子的血缘嗣系。尤其在福建地区,“重男轻女”现象较之其他地区更为严重。家中生了孩子,男孩可以按族谱起名,而女孩不可以入娘家族谱,而记入夫姓族谱,记录上也多是附庸式的记入。
族谱中男性多记载有生忌之日,配偶只记载忌日为多,相当多数的连忌日都没有,只是简单地附庸式记载,例如只记姓,不记名,通常表达方式是叙述男方,“配×,子……”哪怕是史册留传的豪侠女子,如杨门女将的穆桂英等,也只是以“穆氏”称呼。
福建当代族谱中的女性
——女性也入谱
据有的资料介绍,西方人编修家谱男女是平等的,男女是一起入谱的。而女性入谱在福建,历史上是相当少见的,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的是福清市渔溪镇郑村的《定山郑氏族谱》,该族谱规定:自中华民国起,女性可以冠冕堂皇地入谱。传说事发于中华民国初年的一个深夜,该村的郑氏族长正在编修族谱,当他累了抬起头时,却猛然发现眼前站着一个故去的同宗女性亡魂,口里不停地念叨:“只许男性入谱不公平,女性也要入谱!”族长极其骇异……从此,《定山郑氏族谱》里便有了女性的名字。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至少开了平民女性入谱的先河。
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谢氏1986年修订家谱,把当代女性大作家谢冰心编入了家谱,族谱的序言也是冰心写的,此后,女性才悄然进入了民间私家族谱中。福建不少姓氏的族谱在近几年的修纂中,不仅女性配偶,连同女儿也一并入谱。
——德才并重
仕宦录又称荐辟录、科第录、科名志等,登载族内历代及第及仕族人的名单,较详细的还记载了这些仕宦的简要业绩及著述等,以前这部分也是男性天下,如今福建族谱中这部分内容也增加了女性话题,把稍有成就的媳妇、出嫁女儿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等皆列入其中。
如泉州惠安东园《凤山杨氏族谱》:“吾族人文蔚起,人才辈出,迄今,大学、专科毕业四十人,其中女十人;普高、中专毕业二十五人,其中女五人。各行各业人才脱颖而出,有教授、高级工程师、 经济师、博士以及县、处、科级干部多名。”该族谱乡贤录于2003年10月整理的92人中,登录在上有固定工作单位、文化程度的媳妇及女儿33人,占36%。
族谱中女性地位转折的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城市户口,无论男女只能生育一个,这必然改变人们对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迫使人们不得不慢慢接受“女儿也是传后人”的观念,所以女性开始入祠堂、上族谱,女孩要写清楚嫁到什么地方、丈夫和子女的姓名等;娶进来的媳妇也详细记载娘家的地址、父母和丈夫姓名,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家族的香火得以继续延续,让没有生男孩的家庭踏实多了。
福建省各地市的计生办、妇联自实行计生政策以来,也在大力宣传女性上族谱之事。许多姓氏的理事会都纷纷仿效女人上族谱的新习俗,这些也都影响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侨,在他们参与或主持修纂的族谱中,也表现出了这种愿望。
——契合社会主流
湖北鄂州“槐荫堂”1993年新编的《王氏宗谱》,将女性入了谱。谱中指出:“……鉴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必须改变以前女儿不能上谱的规定,决定每户只生一个独生女的,其独生女可以上谱。不然,计划生育难以推广,长此下去很多房户就后继无人。这是这届续谱的又一重大改革,深得族人拥护。”
尤其是有着“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氏家族,自古尊奉孔圣人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思想,女性一直以来都受到歧视,但在1999年启动第五次大修《孔氏族谱》时,规定了不仅女性孔氏后裔可以入谱,甚至女性后代的子孙也一样可以加入,这打破了2500多年女性不入谱的旧例。
——源于某些领域的阴盛阳衰
现在的女性多数与男性一样接受高等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不亚于男性,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例如高考状元中女孩多过男孩,女性在外语、小教和护理行业也可谓一枝独秀等,这些都使得男性不得不刮目相看。
不少私家谱牒光宗耀祖、夸耀家族势力也是其修纂的目的之一,因此有成就的女性自然而然也就进入了修订后的族谱。
女性入谱任重而道远
尽管在中国不少族谱修纂中,女性得以入谱,但实际阻力还是很大,几千年的文化成见,要求人们在短短二三十年完全消除还是显得相当艰巨。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说明,四川、广东等地收集上来的几十万份登记表,女的一个没有。120万份表格,填写“女性”的,不足20%。
很多姓氏的族谱放开了限制,允许女性入族谱,但通常只到女儿这一级,女儿所生子孙就不再往下续了,孔氏族谱,可谓又开了一个先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和史料宝库的族谱,要想在文化建设上真正体现男女平等,活跃中国的社会文化,增添民主政治的文化因素,书写新时代的历史文化,承载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委实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