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7月1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农情简报 背起行囊“第一书记”又赴村庄 打工时受伤未必都由老板赔偿 廉政监督卡发放到田间 土地入股,农民能分享多大收益? 乡村环保教育应进村入户 见到爸爸妈妈了 牧民养老进园区 住得起过得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入股,农民能分享多大收益?

——全国首个通过工商注册的安徽肥西县官亭镇土地股权合作社探访

□ 本报记者 王蓓

从合肥市区一路向西,是比市区更加开阔平整的路面,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肥西县官亭镇新民社区。

曾是纯农业村的新民社区不到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750多户2850多人,其中,60%的青壮年劳力都常年外出务工。

2014年底,这个在安徽省的“版图”上不过“芝麻绿豆大点的地方”,做了件在全国都挺有影响力的事儿——成立了全省首个土地股权合作社,并在全国首个通过工商注册。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当上股东。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或外租,农户除保底租金外,还可享受分红。

半年多过去了,合作社运营状况如何?农民的收益是否有较大幅度增加?该模式发展前景如何?7月中旬,记者来到新民社区实地探访。

土地平整确权,催生土地股权合作社

对于担任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刚刚三年的黄世兵来说,第一次听到“土地股权合作社”这个新名词时,“也有点发懵”。

2012年,新民社区还叫新民村,当年村“两委”班子重组,从镇里下派到村里的黄世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新民社区所在的官亭镇成为肥西县推进土地确权的4个试点乡镇之一。

“以前新民社区的农地面积是4400多亩,经过土地平整、确权登记之后,达到10400亩,实际土地规模大幅增加,人均土地面积达到3.5亩。”黄世兵告诉记者,肥西县地处丘陵地区,土地不平整,每年一季水稻和玉米,农民在土地上种粮的收益不足以维持生活。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兴起,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大量土地被抛荒弃种。

“我们也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借地生财,通过招商引进几家企业,但因为土地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落地。”黄世兵说:“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市、县农委多次来镇村调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民整村推进土地平整,具备了建立土地股权合作社的先决条件。这种模式对农民和企业都有利。”

怎么做?为什么能双赢?想干点事的黄世兵立马带上社区“两委”班子去湖北孝感考察学习。“我们是全国第一家通过工商注册,却并不是全国首创。”黄世兵坦言。

看完学完就要回来做。“也有村民不愿意。老百姓不懂‘土地股权合作社’这样的新名词,可他们会算账。”黄世兵说,“为了确保农民的基本收益,我们与企业协商,按照亩产收益平均值将土地租金定为每亩550元,且确保每年年初发放到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光租金收入每户就有七八千元,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村民还可以选择为企业打工,也能获得收入。”

一笔账算下来,“视土地如命,却又无法通过劳作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的村民,在数次村民代表大会后,最终一致通过“成立土地股权合作社”的提议。

从2014年年中开始,半年的筹备期里,获取“合法资质”是关键的一环。8月,经过基层调研的合肥市工商局、市农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行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登记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宽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出资形式,以“土地”命名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由此获得了登记注册的资格。

乘此东风,2014年11月,新民社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第一个通过了工商注册,拿到了营业执照。作为社区“两委”班子中唯一一个“在新民村拥有土地”,全程参与合作社筹备、成立、章程制定的民兵营长缪家权,成为合作社理事长和法人。

土地租金是小头,企业打工挣大头

7月13日下午1点,室外气温已经超过45摄氏度。

匆忙吃过午饭的夏伦凤夫妻俩,正赶往附近的苗木公司,“下午还有百十棵树要种,种一棵树一块多钱,时间就是金钱。”夫妻俩顶着烈日,脚底生风。

从去年年初开始,家里重新确权后的十几亩土地流转出去之后,夫妻俩的主要工作就是辗转于社区的几家企业,种树、打散工。“今年1月,土地租金、房租补贴和粮补一共拿到了13500多元,其中土地租金有近8000元,再加上按棵数计件每天每人200多元的收入”,夫妻俩预测,今年的年收入会在去年六七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万元。

据了解,自2013年11月以来,参与新民土地合作社流转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安徽三江园林苗木公司、金新农林苗木公司、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公司、合肥人杰物流公司和安徽晟源农业科技公司,共流转土地近万亩。

土地流转全村推进,让村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不需要再在“种田没收益、不种又舍不得抛荒”间犹豫不决,并且带来了大量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

42岁的夏伦凤告诉记者,在土地确权、流转前,全家4口人只有3.5亩地,年成好的时候满打满算收下来5000斤稻子,刨除自留的口粮、种子化肥农药成本,几乎剩不下钱。而现在,田里的事不用再操心,“只要勤快,就能挣上钱”。

夏伦凤说,在社区,像她这样年轻力壮的“勤快人”都会自发组织在一起,分享企业用工信息,适时在企业间流动,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企业也以计件代替过去按天记工的方式,“只要按照企业要求,栽好栽活一棵树就能拿到一棵树的钱,我们的积极性更高”。

在这样的用工方式下,“夏伦凤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火急火燎地赶往企业,中午回家吃饭顶多花1个小时的时间,晚上干活到天黑才舍得回家。

“在家门口凭劳力就能挣钱”的“魔力”,也让一大批昔日忙完农活就靠打牌消磨时间的村民忙碌起来。“我们‘互助干活小组’里的黄从萍,也是年轻力壮,丈夫在合肥搞装潢,她在家带孩子种地。以前到了下午饭碗一放就去打牌,后来看着我们都去挣钱,去年下半年也坐不住了,就加入我们的队伍。”夏伦凤说。

大多企业还是对用工年龄有要求,为了解决社区60岁以上老人和残障人士及家属就业,社区自发成立起了第三方劳务公司,利用对村民状况熟悉的便利,统计企业用工信息,按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向企业推荐用工。“就算只是打打散工,一个月也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总比在家闲着强”。

由于参与流转的企业用工量较大,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已带动当地每天多达200到300人的就业。“也吸引了周边村民和不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黄世兵告诉记者。

村民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分红尚在期待中

以土地入股的股份合作社,更引人注意的,是农民在基本租金之外的分红收益。

采访中,黄世兵告诉记者,目前进驻社区的5家企业,几乎都是新成立的现代农业企业,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在现阶段,合作社还无法与企业商谈分红事宜。“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保证入股村民的土地租金收益。”

为了保证这部分受益,同时也对企业的运营状况有所了解和监督,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之时,在社区“两委”的建议下,合作社就与企业达成协议,以村民组为单位,安排1~5名村民代表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村民意愿为主,按照人数比例,选取该村民组德高望重、有文化、有头脑的代表,村民放心,企业也觉得合理。”

黄世兵介绍说,合作社在银行设立账户,企业在协定的时间内将租金打入合作社账户,银行再将钱打入每个农户的账户。土地面积、钱数、账目全部登记造册,年底审计,做到财务公开、透明,“让农户的收益‘颗粒归仓’”。

对于未来的分红收益,村民们也充满期待。

采访中,当地企业和专家也对这种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的模式给予肯定。

“整村土地平整流转,统一租赁价格,解决了企业用地问题。另外,企业进驻,人生地不熟,由企业与合作社打交道,也避免了与单个村民面对面租赁土地可能产生的矛盾,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新民社区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张健认为,安徽这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好处在于保证土地租金的前提之下还有浮动的分红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新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过工商注册,就是一个法人单位,也是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确保了农民土地参与流转的安全性;参与流转的企业用工量较大,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三个利好条件叠加的一种新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