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7月1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万象 合作社领头人呼唤农业人才 三农微信号 苗族留守妇女学交规 村里有支“爱心妈妈服务队” 美丽乡村不能少了绿色 自组服务队 田野显身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社领头人呼唤农业人才

□ 本报记者 史玉根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维护农民权益为本职、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农民自助经济组织。近年来,它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活力。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做得顺风顺水,让入社农户增产又增收,有的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有的则名不副实,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运作和经营才能健康发展?许多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一直在探索和尝试。

近日,记者在河北省辛集市采访了省级示范社、市级明星示范社——辛集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会长、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青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经理赵丽,听她讲述本社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期盼。

合作社高效运动,需要专业人才

在辛集市南吕村村西头的一片田地里,矗立着十来个塑料大棚。走近一看,大棚里没有种植蔬菜,却养殖着密密麻麻的绿色小蚂蚱,小家伙在棚里蹦来蹦去,贪婪地啃食着铺在地上的草料。

这是青青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赵丽领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可别小看这些蚂蚱,它们都是宝贝。”赵丽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些蚂蚱的学名叫做东亚飞蝗,富含蛋白质和甲壳素,可以油炸做菜,也可以加工成动物饲料,还可以制成药品。

实际上,养殖蚂蚱是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高新产业部开发的一个新项目。赵丽说:“那一年,我在一个有机农产品的展会上看到蚂蚱养殖的信息,觉得这个项目投入成本低,利润高,回报也快,回来后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研究,就决定上这一项目。如今,养殖规模已达到500亩,并且形成了一个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每年可增加近1000万元的收入。”显然,赵丽对合作社的这一决策十分满意。

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最初由农资经营者、养殖大户、民营企业家等5名原始股东发起,后来又增加了5名集资股东。大学毕业、有着多年农资经营和管理经验的赵丽被推选为理事长。

赵丽介绍说,民祥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大多为租赁,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一次性支付,与土地经营承包户的关系比较单纯,合作社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决策基本上由合作社的核心成员研究制定。她说:“我认为合作社还是应该参照企业管理模式,由懂农业的专业人士来具体管理和决策,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社的高效率运作。”

据赵丽介绍,民祥专业合作社这些年已陆续流转耕地近3万亩,吸纳农户2400户,大力开展集约化生产,实现了规模效益,被评定为河北省示范专业合作社、辛集市明星示范社。

培养农业人才,要从娃娃抓起

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近年来辛集市也涌现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赵丽坦言,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专业合作社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些专业合作社由于具备有能力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规范的企业化运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另一些合作社则因为缺少得力的管理人才,管理不规范,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出现了资金困难,无力兑现对农户的承诺。

为了抱团发展,2013年辛集市成立了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赵丽被推选为协会会长。“有了协会这个平台,很多事情办起来更有效率。比如,协会可以集中资源,抱团购销,这样就降低了合作社的运营成本。再比如,协会可以对合作社进行品牌设计和包装、快速推广,使合作社的农作物产品快速、准确进入市场,提升产品的价值……”

赵丽说,一年多来协会为成员服务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有120家专业合作社加入了协会。但她指出,目前一些合作社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比如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缺乏。“搞现代农业和规模种养,传统方法和粗放式管理已经不适应,必须实行更科学的种养方式和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人才。”

她告诉记者,现在许多专业合作社天天都在招聘人才,但大学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合作社来工作,即使来了也心气太高,不愿意到基层工作,有的不太喜欢农业,干不长就走了。“干农业的人首先要热爱农业……中国要培养爱农业的人才也要从娃娃抓起。”

记者在青青特种养殖公司的养殖基地看到,除了蚂蚱养殖大棚和柴鸡养殖笼舍,还有一小片区域被开辟为“阳光小农场”,种植有绿玉米、向日葵、黑花生等蔬菜和植物。赵丽介绍说,这个小农场是专门接待城里孩子的。“让孩子们经常到这里来认识农业,体验农业,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以后他们当中可能有人会选择学农,毕业后从事农业。”

在谈到涉及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他一些宏观问题时,赵丽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工业企业要更多地反哺农业,涉农企业要进一步加深与农业的合作,整合并形成牢固的产业链,让中国农业真正融入经济主体;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应该尽快得到落实,以解决困扰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资金短缺难题等等。

赵丽在农村出生长大,今年39岁的她从事农业已有十多年,她说,她的根在农村,她热爱农村,也热爱农业,尽管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但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