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1年1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口述 一个艺术之家的扶贫之路 周萍: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守护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萍: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守护

周萍在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前工作。

周萍(左二)在兵马俑修复中。

周萍在修复青铜器。

■ 口述:周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

■ 记录:王慧莹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萍,是我国早期接受过系统的现代化专业培训的文物修复师。她从1995年开始从事文物修复工作,1998年被选派去意大利学习,2010年,作为志愿者赴美修复昭陵“二骏”。曾经她以学者的身份出国学习,如今她经常以专家的身份出国传授技术。中国的文物保护修复,她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

早在2013年,周萍就入库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先后主持了天津独乐寺泥塑前期研究项目、碑林博物馆开成石经等珍贵文物病害及稳定性评估、西安公输堂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等多项国保单位和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说起自己主持和修复的那些千年古物,周萍总是很谦虚。25年中,面对文物,她总是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地分析。她说:看到通过努力修复的文物,从一堆残片变成一件器物,这种感觉,虽不宏伟,但却简单真实,令我开心不已。

文物修复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我是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工程专业,西北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立这个专业的大学。20世纪90年代,大家对文物保护并不太了解和关注,当时我家住的院子是医院的家属区,很多医生听说我读的是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他们开玩笑说,以后你要经常晚上工作呢,原来他们是把文物保护理解为安保工作了。1995年我毕业就分配到了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现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那年秋天,中意合作建设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项目开始实施,这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文物保护中外合作项目。我很幸运地考进了中意合作项目中的文物修复培训班,开始了系统的学习, 1996~1998年,我们在国内学习,以意大利专家培训为主,中国专家为辅,1998年10月~1999年3月,我又被选派到意大利继续深造学习,为期半年。我记忆特别深的是,在意大利,那时候中国留学生并不多,当我们四个女生走在意大利街头时,有一位当地的长者拦住我们问:你们来自哪里,来这做什么?我们回答说我们是文物修复师,来这学习的。当时他说,你们从事了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用“崇高”来形容我们这个职业。

意大利早在1939年,就颁布了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并且设立了中央文物修复院(现为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级研究院),从事遗产保护研究和高级修复人才培训。中意两国的合作,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化专业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我便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在意大利学习回国后,2001年,我又被选派去了上海博物馆学习,主要学习瓷器修复方面的知识,这些学习经历让我成长很快。

让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的精神需求多了,这几年,大家不仅对博物馆里的文物关注度高了,对我们文物修复师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对我们职业的认可度高了。

赴美修复昭陵“二骏”

工作以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国的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在很多文物修复国际合作项目中,我们的专家越来越有话语权。其实,在文物保护修复对外合作项目最开始,我们是“拿来主义”,就是主要以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文物保护理念、方法、科研实力为主。

如今,我们也经常走出去,但是是带着我们自己的技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鉴。2009年4月,大明宫基金会通过媒体公开招募赴美修复昭陵二骏的专家志愿者。这次招募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石质文物的修复经验,还要英语好。看到招募启事后,正好我的专业符合,我就报名了。最终我和陕西另外两位文物专家,被选中了。2010年5月7日,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远赴美国参与修复昭陵“二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这是我国首次派文物专家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珍贵文物。抵达宾大后,我们马不停蹄地与美国专家一起研究修复方案。事先我们已经知道石骏入藏宾大时,被盗取者砸成了几块,但到现场看了实物后,还是感到很震惊。因为这两匹马的保存状况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四匹马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这次来的任务是对裂隙进行填充加固,对石骏整体的艺术效果进行美学修复。我们这次专门从昭陵六骏的家乡富平取的石材,把富平的石粉加到黏合剂当中,使修复完的石骏无论从颜色,还是质感,都更接近本来面目。补过的地方还是要留一些痕迹。要既让观众远看不影响美学效果,近看还能看出痕迹来。文物修复不仅要修复文物,还要保存历史信息。

“昭陵六骏”石刻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6匹战马,分别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唐贞观十年(公元636 年),李世民诏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图形,由石刻家阎立德雕刻于华山石上。20世纪初,“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被切割后盗卖到美国,现收藏在宾大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骏”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昭陵六骏”石刻每件宽约204厘米,高约172厘米,厚约40厘米,均为青石质地。六骏都采用高浮雕手法,线条流畅简洁,刻工精湛,每匹战马栩栩如生,表现出不同的体态、性格和驰骋疆场的情景。在符合文物保护的修复原则上,我在修复时留了点小心思,采取了支架固定而没有进行粘接,希望将来便于包装运输。

敬畏,是我对自己职业的理解

在我们援助缅甸蒲甘震后佛塔保护工作时,现场修复中,因为当地习俗不能穿鞋,我们中国的专家每个人的脚都踩烂了。其实这种经历很多,还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山西寺庙做修复工作,所有工作人员都遵守寺庙的规定,不能在寺庙里吃肉,在庙里连续工作几天后,我们实在是馋得很,就走下山开开荤或者在停车场啃两块肉,大家开玩笑说,其实经常不吃肉,也就不想了,吃多了还腻得慌。即使如此,身为参与者,我仍然感到无比骄傲。

文物修复工作,看起来修复的只是一个“物件”,但是它背后包含了历史故事、制作工艺等大量的信息。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我们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就像医生做一台手术前,要做很多必需的检查一样。我们也会根据每件文物的“病情”,再定相应的文物修复方案。

在西安市鄠邑区,有一座低调的古建,历经近600年风霜依旧保存相对完好,这座古建就是公输堂。相传当时参与修建的工匠是鲁班的传人,堂内东阁门有对联“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圣像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雕刻之精,结构之巧,造型之绝,彩绘之细,十分罕见,是我国现存古削、木作雕刻艺术的瑰宝。公输堂原名源远堂,创建于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仅存的小木作天宫楼阁式古建筑。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如“紫龙罩”“卧金点翠”等传统工艺已濒临失传。在对公输堂的保护修复中,我们不仅肩负着为重拾绝世技艺,让瑰宝再次焕发光彩的重任,而且我们还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一起举办了古建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培训班,来自法国的5名、中国的15名学生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很完美地将科技保护与传统技艺以及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来自法国的老师和学员不仅惊叹于我们传统技艺的精湛,更是深深地爱上了我们陕西的文化和美食,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成为传播中法文化和友谊的桥梁。

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对我来说,意味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已25年了,修复的大多是我国国宝级的文物,面对成百上千年的文物,我一直保有一颗敬畏之心。作为文物修复师,只有本着“敬畏”的心,最大限度地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才能减少在文物修复时的主观添加,使其真实地反映文物本身的“气质”。修好一件文物也许很容易,但要使修复后的部位和原来的部位气质相符,这个是比较难的。这是我作为文物修复师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

2020年6月,由于工作的调整,我正式加入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个大家庭。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之前没有修复过兵马俑。虽然我也曾有所关注和了解,但是自己亲自来守护还是不一样的。来这里有半年的时间,我也在用专业的眼睛在看,未来我能为兵马俑保护方面的工作做些什么?不管未来挑战多大,我依然会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守护兵马俑这支浓墨重彩的地下军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