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1年1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习近平分别听取林郑月娥和贺一诚述职报告 要闻导读 女创客“需求多多” 妇联组织“实举不断” 平民女校 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步 新媒体带节奏 “新事新办、婚事简办”成风尚 孩子成长从家长必修课开始 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启动 群众骂一句就得行政拘留?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6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民女校 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丁秀伟

□ 上海大学学生 金霞烨

中共二大和平民女校旧址位于新近建成的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生态型绿地延中绿地中,位于老成都北路7弄30号、42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632号A)。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就诞生于此,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也诞生于此。

从思想上提高妇女觉悟,培养妇女运动的人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作妇女解放运动实践的尝试,第一步就是创办平民女校。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工业的主要发源地,工人阶级相当集中。这里纱厂多、烟厂多,自然女工也多,但因旧社会女子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理解力和思想觉悟都不高,妇女运动的开展举步维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和李达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认为,我党急需培养一批妇女骨干以领导妇运工作,适应革命需要。

为了“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党组织在1921年年底1922年年初,先后两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并于1922年2月创办了平民女校。“本校是我们女子自己创办的学校,专在造就一班有觉悟而无力求学的女子,使其得谋生工具,养成自立精神……”这是平民女校刊登在《民国日报》上的招生广告。

之所以取名为“平民女校”,教员沈泽民解释:“是因‘平民’别于‘贵族’的意思,换句话说,是因为:第一,这是平民求学的地方;第二,这是有平民精神的女子养成所,希望平民女校发达起来,实现我们理想中所盼望的妇女运动之花。”

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上海,共产党完全处于秘密状态,不能公开办学,平民女校是以上海女界联合会的名义筹办的。

中国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

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前后共招收30多位学员,其中较著名的有王一知、钱希均、王剑虹、丁玲等。校务主任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陈独秀、高语罕、邵力子、陈望道等授课。

学生年龄差别很大,从12岁到30岁左右,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从文盲到初中生。尽管如此,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学校注重分层教育,采取因人施教的办学模式,分别设立高级班和初级班,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语文、英文、数学等多个科目;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替学生们介绍工作,取得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为年幼、体弱的学生提供宿舍等。

难能可贵的是,平民女校还安排每周两个小时的演讲,极大拓宽了女性眼界,提升了女性觉悟。演讲内容大多是妇女问题和妇女运动问题、军阀割据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为何要反帝反封建等,这是一般女校中绝无仅有的。陈独秀、李达、施存统以及其他党和团的负责人都曾到校演讲。张太雷、刘少奇等从苏俄回国后,也曾到校演讲,介绍俄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状况,使学生耳目一新。通过全面、前沿的课程教授,鼓舞了她们追求真理和投身革命的热情。

这种办学形式的创新尝试,引导了当时女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组织开展妇女工作 做党的联络点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社会,除了上课、听演讲、做工之外,平民女校还组织学员积极投身社会上各项政治斗争。

平民女校的学生参加了全市学生组织的罢工工人经济后援会,挂着竹筒、拿着小旗,不顾巡捕的威胁,到街上募捐,支援罢工工人,大大鼓舞了罢工工人的斗志。

因为学校是公开的,外地有人到上海来找党中央,多先找到平民女校,党内有些会议也在平民女校召开。

由于平民女校的教师大多承担了繁重的党务工作,加上经费紧张,1922年年底,女校仅开办了8个月便宣布停办。停办后,部分学生转入上海大学或上大附中继续学习。

平民女校虽然只开办了8个月,但意义重大。不仅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妇女同胞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独立、自由和真理的精神,更反映了我党对革命教育事业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关怀与重视。

作为我党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为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她们在女校初步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学习了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开始走上革命的征途。

中国解放“女子力”不能缺

□ 上海大学学生 金霞烨

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虽然学校因经费拮据等原因最终只开办了8个月,但作为我党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为我党培育了大批的杰出妇女人才,从中走出了一批批女共产党员,为我党的革命教育事业和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在党的工人运动史、妇女运动史和教育史上都留下了珍贵的一页。

当年,一批觉醒女性挣脱封建礼教束缚,来到平民女校半工半读,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通过劳动来贴补学习费用。她们初步受到马列主义的熏陶,开始走上革命的征途。而今天,我们重回平民女校,实地感受这个地方留下的历史脉搏,重温党史知识、静心地感受在这个教室中曾经激荡的追求独立、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自己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妇女形象。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为公已达天下为公。只有教育走近群众,中国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平民女校更是重视到“女子力”,妇女解放,方能真正实现中国解放。

平民女校区别于其他女子学校,真正首次做到了为平民女子办校治学,关注女性群体的精神养成。虽然近代西方思潮早已在上海传播开来,且近代中国的工业也最先在上海发展起来,但旧社会女子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觉悟不高,因而平民女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今天,我们仍能从这里深刻感悟这群新时代女性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的巾帼风采。在任何时候,女性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都应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努力进取,在真理和自由的探求之路上不断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